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再朝北,就全是農田了。但因為有運河和鐵路,就有了水旱碼頭的美譽。又因為取名“運河鎮”,簡稱“運河”,“趕運河”或者“上運河”,就是趕縣城的大集,那是鄉下人的大事。
縣城裡只有一條東西大道,就是現在的青年路,而南北皆是小街道,主要有三條,一條處在小十字街口,就是現在的水果大樓前,一條處在大十字街口,就是現在的百貨公司前,一條處在東十字街口,也就是縣政府西南牆角處。
縣城的鬧市區區,也就是文化和商業中心,處在大小十字街之間,東至百貨公司,西至文化館。其間縣城的服務業和娛樂業,全集中在這裡,全縣城的人,吃喝玩樂上的事,都要來這兒辦理。
由鬧市區向東,在東十字街口為中心,是政府機關和教育、衛生區域,縣醫院、運師、附小、運中、大操場都在這兒。而運中以東,就是農村了——無邊無際的農田。
由鬧市區向西過了鐵路交叉口,西至港務局,則是交通運輸區,鐵路、公路和水路的貨運,全在這個區域裡,大馬路俗稱黑風口,到處都是媒灰。
由港務局再向西,是工廠區,化肥廠、抽絲廠、肉聯廠、農機修造廠……邳縣的所有工廠,幾乎全在這個地方。
如今的縣城,變高了——六十年代中期,只有一座兩層小樓——是交通局的,坐落在建設路上現在的交通局原址。縣城也變大了,城區向北向東不知擴大了多少倍。街道四通八達,根本就數不過來。而人口更是大增,以前運河街的人,大都互相認識,現在走到街上,轉幾個來回,也很難遇到熟人了。
大榆樹村,運河鎮,邳州城,歷時六十年,滄桑鉅變,誠哉斯言。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文化館(一)
關於文化館的最早的記憶,是我小學一年級同桌的女同學帶我們到她家裡去玩。從大門走進去時,感到眼花繚亂,修剪整齊的冬青和松樹,排成迷宮似的造型,轉過許多大房子之後,才進入她的磚瓦房的家裡。那時心情特緊張,也特興奮,因為她家裡放了很多書和畫筆畫紙,這是一個我們從未到過的世界,也因此初步認識了“文化”這個特別的符號。(我曾在《塑膠金魚錢包》裡,記述過和這位女同學的一段難忘的趣事)
後來,她帶著我們又去了文化館幾次,再後來,我們就大搖大擺自己去了,因為這時才發現,這裡是個公共場所,誰都可以進去玩的。也因此,我們成了文化館的常客,甚至在外人看來,我們就是文化館一員。而且我們自己也常以文化館的主人自居,文化館成了我們玩耍的領地。用大人們的話說,拆了西牆,我們和文化館就是一家了。實際上,那面西牆,對於我們來說,形同虛設,因為我們隨時可以翻牆而過,有大門不走翻牆頭,可以顯示出我們的本事和優勢。*時,西牆上搗出許多大洞來,像一個一個的大圓門,這時我們居民區和文化館才真正成了一家子。
文化館面南,對面是東方理髮店、修車鋪和鐵路小學,東面是大鼓場,西面是農業銀行和我們住的居民區。文化館的大門很特有特色,有大門和角門,塗成乳黃色的門柱子上,是水泥刻製出來的凸凹不平宛如一個個蒺藜子的造型,手撫在上面,挺扎人的。大門的上方,是一個長長的方形的木製的燈箱,節慶時懸掛標語,當時看來,十分壯觀。這燈箱後來成了我們捉藏的最佳藏身地,直到有小孩子從中間掉下來,將燈箱踏爛了為止。
大門兩側,是帶簷子的鑲著玻璃的畫廓,裡面經常更換圖片。那時新華書店經常賣一種系列的宣傳圖片,如講科學破除迷信的,如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如衛生健康防病的……文化館的畫廓裡,總是及時換上,裡面還有日光燈,晚上那兒,總是圍滿了人,有細細看圖片的,有在燈光下做針線活的,更多的是我們這些小孩子在做各種遊戲。至於畫廓裡的圖片,留在我記憶深處的,是一個宣傳生命科學的專題,說科學家預測毛主席可以活一百二十歲,而人的最長壽命,將來可以活上一百五十歲。還有關於生命起源的恐龍圖片,都讓人感到稀奇的不得了。最壯觀的還是原子彈爆炸的圖片,讓人看多少遍都看不夠。畫廓裡有時還會展覽一些農民畫,或者放一些重要的人民日報。*前,畫廓保護的很好,乾淨,整潔,還經常塗上綠色的新漆。現在想想,也是很壯觀的,幾十米長的玻璃櫥窗畫廓,白天在陽光下熠熠閃光,夜晚是亮晶晶的日光燈照得一片明,曾是縣城居民夜生活的一個大亮點呢!
漆成草綠色的宣傳櫥窗,到了*打砸搶時,好命運才告結束。先是玻璃被人敲碎,或者乾脆整塊偷走;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