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牆上或是領袖關於文化藝術的題詞,或是農民壁畫。*時,先是樹起一個木製的四方型的高高的“忠字塔”,四面寫上“四個偉大”的題字。後來,又建了一座高高的紅牆,正面畫著領袖像,背面是語錄。這個中心花園,是我們捉迷藏最好的地方,因為可以在裡面追來追去,很難抓到。特別是大家圍著花園轉著跑,或者在松樹間,斜插進去,橫插出來時,更好玩。
*高潮時,我們天天晚上去文化館裡玩,先要到花園前的主席像下,排成隊,背語錄,三鞠躬,呼口號,再圍著花園轉上三圈,方才各玩各的去。小夥伴中,曾有幾個喊錯了口號,被我們當作反革命份子批鬥過,其中一項內容,就是讓他們跪在主席像前,叩響頭謝罪。那個地方,還是難得的戶外照相的好背景,縣城裡的人,有相機的,大都以它為背景拍過紀念照。
過了花園朝北,又是一段夾在低矮松樹間的青磚甬道,二十米左右,通向坐北朝南的一排高大的磚瓦房,這裡,更是文化館的主體建築——演出會堂和展覽室。這裡暫不說它,且看花園的東西兩側。
花園東面,是一排十多間的磚瓦房,專為辦展覽用。縣裡的各種大型展覽,都在這裡舉行。那時展覽活動多,文化館裡經常人頭攢動,大家排著隊參觀。其實這一排的展室建在*中期,是為應付太多的大型展覽而急建的,主展館在正中的演出會堂那排房子中。有一段時間,縣裡的兩派大聯合,兩派的宣傳隊合併,全都集中到文化館吃住排練,每個展室都有幾個人在排節目,我們有事沒事,都會爬在視窗上朝裡看,結果看到不少青年男女,在排節目之餘,談起了物件,成功了好幾對,三四十年後,遇到他們,笑談當年的豔遇,他們說:“原來干擾好事的是你啊!”
各類展覽中,印象最深的,是收繳的造反派武器展。這一排展室裡展出的,都是小鋼炮和土槍,看得我們挺眼饞的。還有就是農民畫展,那些畫家,我們大都認識,因為那時文化館裡常年辦農民畫作家培訓班,至少也要在館裡呆上一個月,我們都能混個面熟。我在那排展室裡,看的最後一次展覽,是*剛結束,當時還下放在趙墩的我,回縣城過春節,和下放在邳城的鄰居娃子一起去文化館看全縣書畫展。在展廳裡遇到了下放占城的一位女同學,她也是畫展中的一位作者,作品以粉粹題為“除害蟲”,雖然是幾個男女知青在給蘋果樹打藥,寓意卻是批判“四人幫”,看她很神氣地站在畫前給我們講解,很是羨慕。後來恢復高考,我和娃子分別考上徐州師範學院的中文系和數學系,她則考上了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據說那幅後來發表在《江蘇文藝》創刊號封底上的“除害蟲”畫作,為她考上大學增了不少分。如今整整過了三十年,當時在展覽室裡看畫作、談理想的情形還歷歷在目。
花園的西面,是四五間高大的瓦房,也是建在*中期。那裡最早放的是文物,印象中似乎也沒上鎖,也沒人偷盜。印象最深的,是一個長方型的箱子裡,放著一具人骨頭,館裡的人說,這人骨頭可有一兩千年以上的歷史了,珍貴著呢!還有成箱子成盆的各種銅錢瓦罐銅鼎寶劍之類,落滿了灰塵,想像著出自死人身邊,摸都不願摸。記得院子裡經常看到散落的古銅錢之類,有人把它們收集起來當廢品賣給了收破爛的。如果是個有心人,注意收藏這些“垃圾”,今天可就發了大財了。
*後期,那幾間大房子,改成了圖書館,北間的是藏書室,南間的是借書和閱覽室。我是最早一批辦借書證的,上中學時,幾乎天天至少要去一次,和圖書管理員很熟,甚至可以到藏書室裡去挑書看。下放農村時,村子離城裡也就十多里路,也是三天五天,專為還書借書跑一次縣城,在我的心目中,圖書館就是那個文化沙漠年代裡的一片綠洲。多年後,大學同學幫助他的在圖書館當管理員的妻子整理借書籤時,竟然在大多數借簽上,發現了我的名字。
圖書館前的場面,*前,是文體活動的場所,有壓壓板、滑滑梯、單雙槓、吊環、木馬,還有許多叫不上名的文體活動器材,琳琅滿目,很是壯觀,周圍還有許多石椅。它們大約出現在*開始的前一年,所以好景長,就在*打砸搶的風暴中,淪為一堆堆的爛鐵碎木了。記得*中,我們實在閒得無聊了,我就把父親的嶄新的日記本,一頁頁撕下來,製成了樸克牌,邀了三四個小夥伴,躲到滑滑梯頂打起來。因為那時所有的娛樂都被說成是“封資修”,而滑滑梯的滑板和梯子全都被拆跑了,只剩下崗樓似的梯身。我們爬樹似的爬上去,安全可靠、逍遙自在地在上面打了一個下午。
我常夢見這片地方,油漆一新的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