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讀解】?
國家,國家,僅從語詞關係來看,國和家的關係就是如此血肉相連,密不可分;尤其是在以家族為中心的宗法制社會時代,家是一個小小的王國,家長就是它的國王;國是一個大大的家,國王就是它的家長。因此,無論是國王還是家(族)長都有生殺予奪的至高權力;因此,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規範貫穿國與家;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理解,“治國必先齊其家”。?
不過,進入現代社會,情況已發生了極大變化:一方面,國已不允許實行家長制,另一方面,家已大大地民主化。”不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規範已成為過去,就是孝、悌觀念也日漸式微,喪失了“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的基本條件。而且,“其家不可教而能救人者”的現象也不是“無之”,而是不難見到了,比如說,一個優秀教師教不好自己的子女,一些當政官員的公子以身試法等等。這類事情屢見不鮮,很是令人深思。?
從另一方面來看,《大學》的這一章反覆強調以身作則,要求“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指出“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這些思想卻並不因為社會時代的變遷而失去光彩。它既是對“欲治其國者”的告誡,值得推薦給當政為官的人作為座右銘;也是對儒學“恕道”原則的闡發,可廣泛應用於生活的各個方面,作為我們立身處世,待人接物的有益參照。(想知道《神探貝斯特》更多精彩動態嗎?現在就開啟微信,點選右上方“+”號,選擇新增朋友中新增公眾號,搜尋“wang”,關注公眾號,再也不會錯過每次更新!)(未完待續)
515 大學 6
原文】?
?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1)而民興孝;上長長(2)而民興弟;上恤孤(3)而民不倍(4)。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5)。?
?
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
《詩》雲:“樂只君子,民之父母(6)。”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詩》雲:“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7)有國者不可以不慎。闢,則為天下戮矣(8)。《詩》雲:“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於殷,峻命不易(9)。”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10)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未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11)。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12)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悻而入者,亦悖而出。?
?
《康誥》曰:“惟命不於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13)”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14)。”?
?
《秦誓》(15)曰:“若有一個臣,斷斷(16)兮,無他技,其心休休(17)焉,其如有容(18)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19)。其心好之,不啻(20)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21)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22)之俾(23)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日殆哉!”唯仁人放流之(24),迸諸四夷(25),不與同中國(26)。此渭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27)。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28)人之性,災必逮夫身(29)。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30)以失之。?
?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仁者以財發身(31),不仁者以身發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32)財非其財者也。孟獻子(33)曰:“畜馬乘(34)不察(35)於雞豚,伐冰之家(36)不畜牛羊。百乘之家(37)不畜聚斂之臣(38)。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長(39)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災害並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40)矣!此謂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