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戒日王傷勢已復,手持金劍,立於大白象上,見玄奘下山,喜道:“聖僧下來了。”連忙跳下象背,向前迎來:“請聖僧上座。”玄奘道:“不敢承當。”戒日王哪裡肯依,與左右將玄奘扶上象背,自己舉著寶蓋幡幢,飄飄揚揚,以為前導,三軍將節步鼓,一步一擊,鼓聲雄壯,護著玄奘,沿閻牟那河河岸,向西南方貝葉林中迤邐行進,深入南天。
“不知大王攜奘此去何方?”玄奘在象背上,向戒日王躬身發問。
“聖僧請看。”戒日王手指南天,“我佛世尊在彼處侯聖僧已垂千五百年矣。”
玄奘聽了,心中一動,抬眼往南方看去,卻什麼也沒看到,有些迷惘。
“聖僧仔細些看。”戒日王笑道。
玄奘眯起眼睛,努力又看,這才看見南方天際隱隱約約,有一道極微細的青線,上沒白雲之中,下沒紅塵隱隱,只因色作純青,故此在湛藍的天穹中甚不顯眼。
玄奘一見此物,“啊”了一聲,過去種種,譬如流水,一齊湧上心頭。
微塵法界,皆我一心,留此浮圖,萬古青蒙,為待我來。
“大王,未知可否急行?”
“當然可以。”戒日王說罷,將手一舉,發出號令,自己也坐上另一頭大象,三十永珍軍吹動鼓角,全力賓士,蹈起騰騰塵霧,閻牟那河波濤吞卷,湧上兩岸。
直奔了六個晝夜,已到曲女城外。
“聖僧,就是此處了。”戒日王在象背上,用金劍斜斜向上方一指。
玄奘抬頭觀看,好一座浮圖,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從地湧出,通體以玄鐵鑄成,純然青徹,上摩穹蒼,高不見其極,半腰裡雲氣浮動,映得世界皆青。
浮圖有八角,欄楯千重,周匝皆垂金鐸,復有純青鐵索八道,自八面引向浮圖,八角懸金鐸寶鈴,百千萬億,瓔珞莊嚴,寶鐸含風,鏗鏘和鳴,響出天外。
玄奘一見此塔,忙翻身下了象背,五體投地,向塔禮拜:“南無大恩大德本師釋迦牟尼佛!”只聽得塔下笑聲朗朗:“阿逸,我先行一步,在此候你多時。”玄奘抬頭看時,見塔下立著一位大士,頂有五髻,風滿襟袖,手中拈著一枝青蓮花梗,花開齊於耳際,乃是文殊師利法王子,諸大菩薩之中,最為上首。
玄奘忙要施禮,菩薩笑道:“阿逸,無須多禮,請進。”側身相讓,玄奘看時,那塔八面深青,渾然一體,並無門戶。
文殊師利將青蓮垂下,那蓮花蕾中即時生出般若鋒,金剛刃,一泓碧水,燦如日星,劍氣森森,令人毛髮上指,菩薩將慧劍執定,口中作歌:“金剛王寶劍,一擊萬法生,百魔自粉碎,何必分爾我?乾坤一握中。咄!”踏上一步,一劍劈出,砉然一聲,一道門戶洞然而開,騰騰青氣疾湧而出,不知其中光景如何。
“阿逸,何不速入,踟躕者何?”菩薩站過一旁,仗劍厲聲喝道。
玄奘微笑合掌:“謝菩薩指引。”更不遲疑,合掌當胸,舉步走入那無邊青氣之中,衣袍飄然揚起,塔門徐徐閉合,純白色的衣角一閃而消,沒入塔內無邊青氣之中,塔門霍然合上,再無痕跡,鈴鐸相擊,泠然有聲。
四二 天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須彌山頭,血雲都散,晴空萬里,不知何時,寒風勁吹,濃厚的彤雲一層層堆積起來,過得一會,鵝毛般的大雪密密墜下。
沉沉雪霧中,隱隱可見陰陽合抱,雙魚和光,圓成實相,摩訶摩耶,漸有景象。
“咚、咚、咚……”那彷彿心跳似的聲音低沉卻宏大,黑白二色的龍蛇之形環繞遊走間,中有圓光熾盛,形如巨卵,周圍四萬八千裡,漸漸浮出於上。
自此向東三百七十萬裡,花果山上,昔日景觀盡復,滿山頭疊翠浮青,山花爛漫。
水簾洞前,碧潭之畔,數萬頭大豬優哉遊哉,隨意遊蕩於林間草上,覓食嬉戲,又有數百小猴,在叢叢碧樹間盪來盪去,摘果攀花。
小山一襲青衣,坐在潭邊,對著飛瀑,將一管羊毫蘸了潭中碧水,專心致志,在面前一方青巖上習字。
乙事主龐大的白軀如小山一般,獨臥高處,鼾聲如雷,兩耳時時抖動一下,蜂蝶驚起,盤旋數圈,復又落下。
水簾洞深處,悟空遊神入定,諦觀身內廣大虛空,有浩然大風,於一無所有中吹來,吹動大水,水聲澎湃,充滿虛空,漸次升騰,流轉如輪,其色淡青,於上成金,如熟酥生膏,是名金輪。金輪璀璨,風、水、金三輪相持而運,剛柔相摩,交相鼓盪,其間漸成無數微塵世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