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原創首發、文、三峽劉星)
——————————————————————————————————
附錄片段:李白的詩稿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難》
長安一片月,萬戶壽衣聲。——《子夜吳歌》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夢遊天姥吟留別》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日月。——《宣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贈孟浩然》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渡荊門送別》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夜泊牛渚懷古》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將進酒》
若非君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清平調》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跪進雕胡飲,月光明素盤。——《宿王杜山下荀娼家》……
端午節。這是詩人的節日
三峽劉星//文
中華文化派生了林林總總的節日,在當代,幾乎天天不夠用。今年又新出土了幾個偉大的節日。北祭黃帝,南祭大禹,孔府開祭,嵩山禪封……對比西方祭奠的耶穌與聖誕節,上帝與復活節,釋迦穆尼的……這些虛無縹緲的吉日,我們有這個自豪。中國是詩的國度,當然有這樣的節日,這就是端午節,這才無愧於屈原的詩情才華。
我坐在網路的末端,眺望液晶顯示屏風,莽莽原野在滑鼠的遊離之間,終於鎖定南方。在南方的一條偏僻的小水溝裡,這個被叫做汨羅江江畔,形吟詩人屈原憔悴著。他惆悵地太息著,他的詩人的銳利的眼睛洞穿黑暗,洞穿楚國堂皇的宮殿,那裡是他的的故鄉——荊楚大地……這是後來的詩人和畫家描摹意淫的想象。
與其說他是被讒言和利害所流浪,不如說,他是因為自己的理想沒有踐行的機會,而自己給自己心靈的放逐。屈大夫還有香車寶馬,華服冠帶,香草鳴佩,瀟灑儀表,他是貴族,儘管在流浪,但是,他還是貴族的身份。沒有這個地位,他連被讒言的機會也沒有,連《離騷》《天問》《九歌》都沒有發表的地方。他衣食無憂,在無慮的生活中,他追求的境界不是世俗的物慾,而是虛無縹緲的精神訴求。他主持著祭祀,這神秘的祭天的活動,他知道這是虛偽的,他還是樂意這樣做:戴著面具,點燃香草,跳著怪異的舞蹈。他天真的叩問蒼天,蒼天默默無言,他匍匐大地,用腳步丈量,用車轍圈地,更重要的是他用了整個的身體,這臭皮囊已經沒有可以眷戀的東西。
最後,他選擇了汨羅江,這淨水之河,後來註定成為一個和詩人緊密聯絡的聖河。淨水無瑕,充滿了透明而朦朧的境界。她,既可以包容日月星辰,又可以滌汙濁垢;她,既可以滋潤生靈,又可以湮沒一切;她,在春天裡生活,會唱著銀鈴般的歌,這曼妙的歌聲,使兩岸的香草搖曳、花朵吐蕾,百鳥學唱,人們勞作。所有的願望都回播種,所有的祈禱都回派生希望。可是,詩人知道自己盼不來熾熱的盛夏了。他渴望和淨水的融合,化為水。變為魚。
就這樣,詩人和五月初五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這是詩人的萬幸,還是詩人的萬幸。從此,中國這個自詡為詩歌的國度終於有了詩人的忌日?還是吉日!
摩肩接踵的詩人們總也脫離不了流浪放逐的情結和歸宿。浪漫詩人李太白,浪跡華夏,尋覓心靈的歸宿,最後還是像前輩一樣魂歸江河。不過是選擇在更著名的長江弄水捉月而去,最勤勉的詩人杜子美同樣在風雨飄搖的小船上圓寂,連翻身投入淨水的力氣也沒有了。大詞人蘇東坡的詩魂是在顛沛流離的旅途上,在海南到京城的風雨中羽化……
幾千年過去了,中國的文學裡沒有詩歌,即使有詩歌,有詩人,也是千年前的事情了。在西方的文學領域內,他們預定閱讀的詩歌不是現代的所謂的詩歌,而是唐宋以前的詩歌,這些老外,還天真的以為,中國只有那些整整齊齊的詩行,和他們難以解讀的意境。就像他們不能夠理解中國山水畫一樣。這是中國人為什麼至今沒有人入圍諾貝爾文學獎的原因之一。至於當代的梨花體,回車鍵式,*詩人,行為詩人等等詩歌,只是最蹩腳的模仿。有畫虎不成反成犬的諷刺效果。。 最好的txt下載網
又到桃花開
又到桃花開
(三峽劉星//原創)
三峽仙桃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