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趾笠恢忠餳��1988年的中央“一號檔案”一改歷年以農業問題為主題的慣例,專講宏觀經濟問題。檔案指出,“1987年實現了有效益的增長,速度高而無通貨膨脹的危險”、“對物價問題要進行科學的分析”。當時的決策層認定,當前物價問題的焦點在食品,而不是別的東西。而食品價格之所以上漲,說到底是因為供給不足。在《中國當代經濟改革》一書中,吳敬璉寫道:領導上惑於“通貨膨脹無害論”的觀點,仍然認為1987年的問題不是總量問題,而只是由於農業生產的區域性問題。
但是,吳敬璉仍然沒有退縮。1988年4月26日,吳敬璉和他的助手李劍閣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領導寫了一份研究報告,題目為《控制需求,疏導貨幣,改革價格》。文中,他們重申了吳在1985年就提出過的“管住貨幣,放開價格”的政策主張,也就是說,進行價格改革勢在必行,但是隻有在“管住貨幣”的情況下,價格改革才有可能成功。
他們認為,在當前這種情況下,用價格管制的辦法是難以維持的。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邦德國和日本的經驗來看,“管住貨幣,放開價格”是“唯一可能獲得成功的選擇”。價格改革適時推出雖然艱險,舍此卻別無他途,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困難和風險會越來越大。因此,他們寫道,價格改革這個關“早晚要過,遲過不如早過,長痛不如短痛,貴在當機立斷”。然而,他們的論述重點還在於控制需求和管住貨幣。他們指出,在多數人認識到價格改革既不能繞過,也不宜推遲以後,下述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即領導層在不改變擴張性貨幣政策的條件下做出積極推進價格改革的決策。但是,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成功可能性很小的選擇,因為在需求膨脹和待實現購買力大量積累的情況下,對價格作較大的調整和放開部分產品的價格,有可能引發嚴重的通貨膨脹”。在研究報告中,他們還列舉南斯拉夫幾次價格改革的案例,說明由於沒有改變導致需求膨脹的經濟體制和沒有采取反膨脹的宏觀經濟政策,“結果都因物價暴漲超過了社會承受能力而不得不終止改革,重新凍結物價”。
“闖關”失敗(4)
吳敬璉們的觀點仍然沒有得到最高層的採納。僅僅幾個月以後,他們所描述的場景就在中國出現了。
1988年4月,全國七屆人大召開,原國務院主要負責人轉任中央軍委副主席①,*出任新一屆的國務院總理。到了5月上旬,中央領導發生了突然的變化。時任總書記提出啟動物價“闖關”。
“闖關”的意思是,在短期內迅速理順紊亂的價格體系,從而讓經濟執行趨於正常。由於體制內外落差很大,價格一併軌,勢必會導致物價在一定時期內的上漲,所以,這是一個兇險的“關”,而且必須以“闖”的方式才可能順利透過。
這是一個有著巨大風險和爭議的經濟決策。
吳敬璉日後分析,根據決定“闖關”的領導人當時的講話,他之所以下決心“闖關”,是為了消除“雙軌制”所滋生的*現象。而在做決策時,對通貨膨脹的危險性估計不足。吳敬璉認為,這一判斷是導致“物價闖關”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接下來發生的事實,是30多年的改革史上最為混亂和令人嘆息的一幕。
5月16日到1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制定了物價改革方案,宣佈用5年時間把物價放開。為此,國務院建立了物價委員會,以國務院副總理姚依林為主任。在政治局常委會閉幕的5月19日,新華社向全國發表通電稱,“中國的物價改革是一個大膽行動,要冒一定的風險,但是中央有信心把這件事辦好……”以此為標誌,打響了啟動“物價闖關”的訊號彈。
也是在5月19日這一天,*接見一批前來北京參加一個國際經濟討論會的外賓。他在講話中提出改革也要過五關斬六將,過價格這一關很不容易,“但物價改革非搞不可,要迎著風險,迎著困難上,十全十美的方針、十全十美的辦法是沒有的”,“我總是告訴我的同志們不要怕冒風險,膽子還要再大些。如果前怕狼後怕虎,就走不了路”。交談中,一位拉丁美洲的國家銀行行長應和說:“這叫做長痛不如短痛。”*說:“你說得對,長痛不如短痛。”不過,*接見外賓時的這段講話在當時並沒有發表。①
5月25日至27日,時任總書記召集中央10多個部委的領導人開會,商議價格改革事宜,與會者中有兩位經濟學家,是劉國光和吳敬璉。會上,各部委領導都同意立即進行“物價闖關”。劉國光提出不同意見,他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