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曲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天子,不寫佐領下而佐領上而已。
“杆兒上的”這個名詞,是清朝才有的新名詞,上溯元明,是沒有這
個行當的。當清兵進關,順治入主中原的時候,除了正規軍隊之外,攀
龍附鳳的各色人等,當然不在少數。作戰時期,需人手,隨營吃糧的閒
雜碎催,所謂黑人,在隊伍裡混口飯吃,原無所謂,可是大局底定,各就
各位。名在籍冊的人們,該領俸的領俸,該關餉的關餉,至於那些隨
從、關外跟來的閒雜人等,鞍前馬後,不能說沒有一點汗馬功勞。一時
既沒法安頓,又怕他們流蕩街頭滋事生非,於是設立一個像遊民收容
所的機構來安置這幫人,不單管住而且管吃,每個月頭還能領點剃頭
洗澡錢,有適當機會,就給介紹工作啦。人多花費大,這筆款項可就出
在大鋪眼兒(北平人對大商店的俗稱)大商號啦。大的每月出個十兩
八兩不嫌多,小至出個一吊兩吊錢也不嫌少,積沙成塔,每個商家出的
錢可就夠開銷啦。這種非正式衙門的組織,管的又是近乎吃糧不當差
的無業遊民,要不是有權有勢的大員,還真壓不住那一群天不怕地不
怕的刺兒頭呢!聽說最初是由一位鐵帽子王來統御,名稱是總首領,
後來由神力王爺來接替。神力王爺是位正直無私神力蓋世的人物,對
於這般閒散遊民,管理非常嚴格認真,一時訛詐勒索、扒手小偷都相率
斂跡。地面上治安反而仰伎他們來維持,一般商家得以安心無慮地做
買賣,所以每月多捐幾文錢來打發他們,也是心甘情願的。當年專說
單口相聲戲迷傳的華子元說:“神力王爺每年壽誕前一天暖壽,總有人
送一個小三號的瓦缸來,上面用一張發麵餅糊得嚴嚴的,裡頭是一個
豬頭、一雞、一鴨、十個雞子,燉得紅潤潤、油汪汪、香噴噴的一缸大雜
燴,他們美其名叫‘一品富貴’。神力王爺是有名食量驚人的,這一缸
雜燴,雖然不吃個缸底見青天,大概也剩不下什麼了。”這是華子元臺
底下閒聊天說的,是真是假就莫由究詰啦。
他們這個機構有一個傳代之寶,正名叫“大梁”,也就是大家都知
道它的俗名叫“杆兒”的。傳說這根大梁是康熙皇帝微服私訪,發現他
們對地方治安維持秩序,無形中的確有若干幫助,於是賞賜雕龍紫檀
木杖一根,黃絨絲纏繞,平素用黃緞子包好,供在他們治事之所大堂之
上(他們叫作“攢兒”)。遇到兇狠刁狡甘犯法紀之徒,可以請出大梁,
用杖責打,縱或斃命杖下,所謂打死無論,官廳也不追究抵命,從此之
後做首領的職權也就更大啦。
到了道光年間,隨著進關這一班人的後裔,大部分生活都有了著
落,地方治安機關可就把一班乞丐,歸納到所謂“攢兒”的機構來了。
當初在攢兒裡管點事吃錢糧的人,如見大梁,無論在什麼地方,必須立
刻一跪三叩首。自從乞丐歸攢之後,也就不分彼此,一律行禮如儀了。
總首領又叫督總管,都是由王公貝子貝勒兼領,最初確實是事必
躬親,到了清朝中葉以後,那些親貴漸漸習於安樂,自己空是頂個名
呢,多半派府裡管事代為招呼啦。這種管事攢里人暗地裡叫他“大
拿”,所謂“大拿”就是王爺貝子的替身了。統領之下設副領,東西城各
設副領一人,王府都在北城.所以北城不設副領,南城住的都是一般平
民,因此南城也沒設副領。副領之下設貼寫,要有什麼動筆墨或是跟官
中打交道的事情,就由貼寫去辦了。再下一等叫“把兒頭”,他們把大街
巷分割槽劃段各設一位把兒頭,又叫“團頭”,京劇《紅鸞禧》裡金松金老丈
就是這個角色,戲裡所形容的雖不盡然,大致說來還算不離譜兒。
民國初年這個組織並未全廢,商店行號仍舊照拿花銷,管領西城
的副首領叫“多祿”,住家在西單北小英子衚衕,每月初三初十兩天,凡
是花名冊上有名有姓的都可以前去他家領份兒(既不叫錢糧又不叫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