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政治的方應物卻不知道,李東陽自祖父起寄籍京師,本人也生長於京師,算是土豪一枚。每日李宅都會大開中門,廣納賓客,以文會友,用二十一世紀的話說,李宅常年開文學沙龍。
而李東陽每天下了班回家後,都要與賓客高談闊論、作詩論文、整晚不倦。在館閣派之後,大明出現的另一個重要文學流派“茶陵派”就是這樣形成的,茶陵兩字就是李東陽的祖籍。
這便是屬於李東陽的獨特養望形式,文壇政壇互相烘托,短期內彷彿沒有明顯效果,但日積月累之下,終將開花結果。等李東陽入閣之後,有了權力聲勢,文學聲望也隨之達到了頂峰,被天下人視為主持文壇的盟主大宗師。
大明宰輔裡,能做到李東陽這樣官場、文壇雙雙登頂的,獨此一人。(未完待續。。)
ps: 彙報下這兩天情況,一面要處理積壓工作,一面要應付單位年終考核,實在沒有太多心思碼字,僅能勉力維持有更新而已。不過今天暫時消停了,明天又是週末,會加更補回的!
sorry,卡劇情了
不是偷懶不更新,而目前正處在一個情節轉換的階段,又是需要絞盡腦汁構思下面劇情的時候。大家都知道這種時候最容易卡文,我又是個對故事細節要求高的壓榨型寫手。
實在沒辦法,請再給點時間,現在已經有了初步頭緒,晚上再琢磨琢磨,明天三更補,有條件的話四更。(未完待續。。)
第三百零三章 會試之前
這兩日,朝廷上忽然一夜之間彷彿進入了新聞多發期,很多訊息一股腦的傳了出來。
分量最重的訊息,當然就是天子下詔,正式任命翰林院掌院學士徐溥出任本次會試主考官,翰林學士王獻為副主考,同時任命的還有其他十八房考官。
這幾乎就是直到最後關頭才公佈人選,為的就是避免各種請託。接到詔書的各位考官大人便紛紛收拾行囊,以最快速度進駐貢院,然後做出避嫌樣子,斷絕一切與外界的聯絡。
與會試考官人選這類訊息比起來,其他訊息就不那麼引人矚目了。比如說侍講李東陽、編修方清之受命編纂《文華大訓》。
又比如京師官場傳言,文淵閣大學士劉棉花見方清之得了聖眷,便舊事重提、攜恩圖報,要強行把小有名氣的神童方應物收為女婿。而方家迫於承諾,萬般無奈下,為了不做失信之人只得答應,只等春闈結束便成親。
這個訊息,還是令很多人扼腕不已,產生了“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或者“好白菜都讓豬拱了”之類的感慨。那劉棉花不愧是善於投機的人,硬是騙來方應物這麼一個好女婿。
與此同時,劉次輔家的醜聞卻漸漸有平息的苗頭。天子把奏章都留中不發,這態度很說明問題了。寶座上那位不配合並且沒有迴音,只有大臣們一味上奏疏便顯得很無趣了,歸根結底只是個衙內醜聞而已,又不是劉次輔本**國殃民了。
方應物對此無所謂。也懶得繼續關注了,本來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劉次輔到不倒黴並不是他的目的。
如今他已經進入了徹底的臨陣磨槍狀態。這段時間雜事太多,嚴重分散精力。臨到考試時陡然緊張起來。這日午後方應物正在屋中讀書,忽然聽到有人叫道:“方賢弟在麼!”
這聲音分明是項成賢的,方應物連忙走出門口,果然看到項大公子在院裡大呼小叫。方應物連忙迎上前去,見禮道:“項兄怎的從都察院出來了?案子審理不會如此之快罷?”
自從敲了登聞鼓後,項大公子便一直被留在都察院裡,隨時接受都察院訊問,不想現在卻出來了。
項成賢回答說:“眼下並沒有結案,但後日便是會試開考的日子。難道都察院還能為了審案耽誤為兄我應試?故而先放了我出來,等會試完了後再說。”
目前方應物的最大目的已經達到,父親侍班東宮甚至是超出預料的收穫,所以案件審理結果對他而言已經無關緊要了。但方應物還是問了問:“如今案情審理到什麼地步了?”
項成賢又答道:“東城兵馬司曹大人大概跑不掉了,無論如何,他擅自捉拿我是證據確鑿,眾目睽睽的無法不認,這項可以定罪。
至於曹大人與劉二公子互相勾結濫用公器的罪名,固然沒有實際證據。但旁證很多,也不是他能輕易地賴掉的。不過也有些意外之事,都察院傳那杜香琴到衙問話時,不知為何。杜香琴卻一口否認了受欺壓的事情。”
方應物本來只是隨口一問,表現出對好友的關心,卻沒想到還真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