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劉棉花確實有過“奪情”的不良記錄,還是不擇手段、裡外串通的尋求天子下詔奪情。
難怪劉棉花名聲那麼狼藉不堪。。。。。。方應物突然明白了。本來他一直覺得劉吉挺會做人,即便尸位素餐、無所作為,流傳給後世的名聲不該如此惡劣,但如果有過尋求奪情的黑歷史,那就不奇怪了。
劉吉的心情,方應物十分理解,附和著說幾句話也並不難,更何況劉棉花如果能保留官職,對他方應物也不是壞事。
但話到嘴邊時,方應物忽然心有所悟,便改了口風道:“孝親乃人倫大道,豈可輕易放棄?老泰山之意謬矣!”
連利害相關的女婿在這上面都不幫腔,劉棉花更鬱悶了。無論如何,在道德上挑戰公眾輿論是一件很需要勇氣的事情,還是很需要有人鼓勁的。
方應物想了想,又勉為其難的解釋道:“老泰山的意思在下明白。但老泰山方才又說,人情歸人情,公事歸公事,不可讓人情影響公事,在下深以為然,故而要勸阻老泰山,還請老泰山勿怪。”
所謂人情是情面,而公事其實就是利益。方應物剛才突然想到,如果劉棉花離開朝廷,不見得就是壞事,如果經營得當,從長遠來說甚至可能是好事。
一直以來,他時常依靠劉棉花,最後還成了劉家東床快婿。雖然給了公眾一個合理的藉口,但自家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劉棉花的影子。
這不見得是好事,劉棉花又不是輿論中的“好人”,而自己則是要走清流路線的。如果劉棉花從朝廷中消失幾年,那他就可以趁機消除身上的劉棉花色彩,鞏固自家的清名。
只是庶吉士必須要拿到手了,這也相當於一個護身符,有了庶吉士這道護身符,才能安然無恙的度過劉棉花將來不在朝的日子。
劉棉花愕然,隱隱然也懂了方應物的意思,這女婿不但不支援他謀求奪情,甚至還會公然跳出來批判和反對,理論依據就是他的“人情和公事”道理。
劉吉不由得苦笑幾聲,自己教訓了幾句,轉眼之間方應物居然原話奉還,這算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麼?
自己應該稱讚方應物活學活用,還是罵他忘恩負義過河拆橋?(未完待續。。)
ps: 這種心理紛爭最難寫,不知道寫出那種意思沒有
第三百三十四章 獻俘之前
本來應該是一場闔家團圓、喜氣洋洋的家宴,但卻因為劉家老太爺病危的訊息變得陰雲密佈、死氣沉沉。無論人倫還是事業,這都不是好事情。
劉棉花板著臉,宴席上其餘眾人連話都很少,唯有方應物這個“外人”還能安撫別人幾句嗎,讓他為一個素未謀面、素不相識、遠在數百里外的老頭子悲痛,那也太假了點。
“吉人自有天相,老泰山莫要過於憂心。”方應物敬了未來岳父一杯酒,開口勸道。
劉棉花心情不佳,不耐煩的說:“話雖如此說,但你我心裡豈能不知實情?人生七十古來稀,好什麼聽話也沒有用,自家人還是不要假客套了。”
方應物又道:“小婿有幾句話是一定要說的,人倫之禮不可輕廢,小婿絕不贊同奪情之舉,無論在朝廷中還是在家裡。
奪情即便有利於一時,但不是長遠之計,這方面名節毀去,想再造就難了。老泰山若還想青史留名,那就萬萬不可有奪情之念,安心丁憂三年為好。”
劉棉花聽到這裡,臉色極其難看,三年又三年,他的人生有幾個三年?
只要是個人就會說,不能為了眼前利益犧牲長期利益,但又有幾個人真能做得到?又有幾個人真能為了長期利益忍耐短期損失?這與聰明不聰明無關,純粹是一個人心性的考驗。
方應物繼續言無不盡的勸道:“老泰山再聽小婿一句勸,當今朝政越來越亂,老泰山丁憂三年避開廟堂。未見得是壞事。”
突然之間,劉棉花舉手重重拍了一下宴席桌案。力度極其不小,震得滿桌碗兒、碟兒亂響。小酒盅都倒掉了兩個。
父親有悶火,劉府兄弟兩人彷彿感受到了令人窒息的高壓,登時噤若寒蟬,大氣也不敢出一口,只能小心翼翼的低眉順眼,唯恐給自己招災。
但方應物卻彷彿看到了什麼不可思議的驚奇事情,饒有興趣的盯著未來老泰山不停打量。
真的稀奇啊!自從認識以來,方應物從未見過劉棉花如此失態。無論遇到什麼事情,方應物也從未見過劉棉花怒形於色、大發雷霆。哪怕是被別人指鼻子大罵。
他幾乎要以為,在這位以“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