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3/4頁)
別克陸上公務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積的戰功爬上了一個顯赫的位置,段熲投靠宦官不假,可是,那是為了保住自己掙來的榮華富貴,而不是靠著宦官去往上爬,換句話說,段熲在下水之前,他就已經完成了最起碼的資本原始積累。
他們有野心,有建功立業的野心,有在中央掌握話語權的野心,這就是一個質變的苗頭,手握兵權的邊地武將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會再一板一眼的按照朝廷的旨意行事。
幸事在於“涼州三明”還都是忠君衛國的,不幸在於,“三明”遭遇了不同的挫折,這就逼著一些有想法的人再找一些其他途徑,而讓他們可以茁壯成長的條件沒有改變:少數民族的武裝叛亂頻繁發生。
忠君思想束縛著皇甫世家,皇甫規捱整打落門牙往肚裡咽,皇甫嵩手握重兵毅然拒絕了屬下的心理攻勢。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會這麼嚴守信條,比如董卓,沒有這一層羈絆的他抓住了有利的戰機發動了對東漢政府的致命一擊。
套一句話,董卓的出現不是偶然的,沒有董卓,還會有別人,這是早已失去控制的邊地武人的一次盡情的自我解放。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03—10:頭上的三座大山(1)
講到這裡,壓在漢靈帝頭上的三座大山徹底形成了。擁兵自重的州牧為主體的地方割據勢力;表面效忠,實際上已經被何進還有士大夫操控的西園軍;蠢蠢欲動的涼州武人。
這套組合拳足可以把風雨飄搖中的大漢朝給玩死了。
只不過是玩死人的方式和程序快慢屬於待定的而已。
漢靈帝計劃之中的定時炸彈其實就是自己自斷經脈的那兩招,州牧權力慾的膨脹實在是沒有辦法,再說了,之前就已經形成了,只不過是藉著黃巾起義,形勢進一步惡化,中央和地方再次劃分蛋糕,達成的新的默契而已。
願賭服輸,他沒有別的選擇,先借著大家的力量度過眼前的難關再說吧,以後就和我沒有關係了。
而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大多數的統治者為什麼不希望搞活思想搞活經濟,因為真正的改革都會顛覆既得利益者的地位和傳統優勢,即便這種改革是從上而下進行的,漢靈帝的遭遇就是最好的明證。
一座大山就夠受的了,西園軍的建立以及起到的副作用則是錦上添花,漢靈帝的初衷是好的,放權地方的同時又加強了中央的軍事實力,不失為亡羊補牢之舉,以便形成一種均勢,可是,我們偉大的天子在軍事統帥的人選分配上出現了致命的失誤,他高估了自己的壽命和代理人的能力,那些人早就包藏禍心了,偏偏組建沒有多久自己就歸天了,一個小孩子能夠壓得住場面嗎?不能,當然了,搞得最後血流成河、一地雞毛則是出乎意料的,可以說漏船偏逢連夜雨,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最壞的結局來實現的,要不怎麼說大漢朝氣數已盡呢,喝口涼水都塞牙縫。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差一個有足夠的野心和打破陳規的傢伙出現了,這就是董卓,前面說了,他來自於失控的涼州武人集團,由於種種的歧視、坎坷和慾望,涼州武人一直在追求自救,可惜多多少少的都失敗了,於是,一個野心家用最極端的方式來尋求解放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漢靈帝倒黴,到他的時候,什麼都給趕上了。
在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漢靈帝簡直就是最近三位足協主席的結合體,於政治,他是一個比謝亞龍強不了多少的門外漢,論豪賭心態,和閻世鐸並駕齊驅,他也有著王俊生改革的勇氣和成功的決心,可惜,由於能力有限,所以建立起來的是一個失控的半職業化聯賽。
於是,本該駕馭大漢命運順利駛向前方的三駕馬車瞬間一個大變臉,成了壓在漢靈帝和他後人頭上的三座大山。
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運,那些閒著沒有事喜歡揣測上天旨意的人紛紛居心叵測的預言:大亂的時代就要到來了,皇帝死後不久,兩宮將要發生大規模的流血事件。
這個預言,不,這個詛咒也許已經傳到了皇宮裡,大家的心態不一,有擔憂的,有幸災樂禍的,有麻木不仁的,也有暗自竊喜終於等到了這個好時機的,行將就木的皇帝呢?絕望?還是抱有一絲的僥倖心理?
不幸之中的萬幸就是漢靈帝沒有親眼看到這一天。
但是,這一天遲早會到來。
何進,成了實現這個預言的關鍵人物。
老規矩,下面進入足球鬼扯時間段。 。。
03—11:頭上的三座大山(2)
本章屬於一個對三國草創階段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