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 (第1/4頁)
別克陸上公務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殺伐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這些基層人士不合作的話,就孫策帶來的那些外來人士能起什麼作用呢?劉備和諸葛亮等執政者,包括繼任蔣琬和費禕,乃至姜維都有“外來妹”的血統,可是,還是要依靠益州本土幫,和他們搞好關係。
所以,孫策殺累了,看看也沒有解決什麼問題,反而把自己變成了孤家寡人,所以,臨死的時候就叮囑孫權見好就收:該殺的都被我殺的差不多了,不該殺的估計也被我殺不少了,這幫臭老九,骨頭還挺硬,要不你就收斂一些,惡人我做了,你該做下好人了。
所以,孫權雖然也動用殺戮手段,可是,也不濫殺了(數量不夠,江東大族現在和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差不多了,再也不能批次生產,不,是批次殺戮了),像沈友這樣的,都是實在不合作,並且有了“真憑實據”,孫權才“迫不得已”下手的。
再加上他年輕,要聽從張昭等人的意見,而張昭雖然是外來的,可是,畢竟是文化人,所以主張懷柔政策,這樣一來,才有了一些緩解的跡象,殘存的江東大族們嘗試著進入政權,和孫氏合作。
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就一點疑慮沒有了,即便是疑慮沒有了,成見沒有了,可是,分歧依然存在。
因為門不當戶不對,所以大家在意識形態上有著根本的分歧,眼下的合作只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而已。
但是,合作不表示爭議已經消弭,所以,一旦恢復了元氣,在新政府中有了一定的話語權,那麼他們就要給孫權挑刺了,不管是出於爭奪權勢還是一心為公,所以,只是暫時壓下的矛盾自然也會再度點燃了。
這些人就藉著幾個話題起勁發洩,於是,新一輪的披著血腥屠殺的外衣的權力爭奪再度展開。
——也正因此,我們對孫權的晚年一些暴力行徑不能單純的歸結到性格、心理等因素(這方面的原因不是沒有)上面去,政治圈裡,沒有誰是純潔、乾淨的,這種潔癖人士只是存在於教科書中。
下面,先來看看分歧的源頭之所在:
社會屬性。
42—04:岔路,紛爭不止(2)
那個時候是沒有什麼工人階級、農民階級的說法和稱謂的,一般都說是士農工商,後三者沒有什麼話語權,連“國家主人”這種虛招子都沒有,孟子來了那麼一句“民貴君輕”已經是千古絕唱,結果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過了好幾百年之後,還被朱元璋好一頓收拾。
所以,本次只討論那些排在第一位計程車族的問題。
富翁也有百萬富翁和千萬富翁、億萬富翁的區別,所以,士族中也有世家大族和寒門的等級差異。
經過兩漢四百年,尤其是東漢以降,全國各地都產生了很多世家大族,他們和寒族的區別除了資產和宗族人數以及武裝力量,在地方上的話語權等以外,還有一點就是披著的文化外衣也有檔次高低。
因為生活的相對穩定和不愁吃穿,當然會找一些高雅的事情來做,附庸風雅嘛,但是,附會多了,氣質也就出來了,那句話是怎說得?對了,三代富有才會出貴族。
前面那些被屠殺的都是屬於這些行列中的,我們可以稱之為貴族或者世族。
寒門呢?
他們比一般老百姓強,但是,或是個人性格,或是生活所迫,想往上爬,所以,一般都沒有太多的文化修養,準確的說是儒學修養。
——劉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曹操則屬於性格問題,人家文化層次很高,但是對儒學沒有太多的興趣。
歸結到孫氏問題上,孫堅17歲出來做官打天下,戎馬一生還英年早逝,想讓他有個博士頭銜那是做夢——有的話也是買來的裝飾品,孫策好一些,父親給他拼出一個不錯的家境來,所以,年輕的時候在江淮之間還可以做到和地方上的文化人交流,有些底子,但是,因為父親死的早,所以不得不中斷幸福生活,接過槍來闖蕩江湖。
那麼孫權的學識如何呢?
也不怎麼樣,因為孫策的命也不是很長,所以,孫權很早就出來在官場上摸爬滾打,你再讓他之乎者也的話有點不太現實。
後來孫權跟曹丕求和的時候,曹丕就有點嘲諷的問張諮:你們老大有文化嗎?
不蒸包子爭口氣,張諮“理直氣壯”的說:我們老大浮江萬艘,帶甲百萬(忽悠,接著忽悠),任賢用能(這個倒是),閒著的時候看一些經典史學名著(怎麼說呢也是勸說過呂蒙補習文化課嘛),但是,那些像儒生一樣“尋章摘句”的事情卻是不屑於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