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 (第3/4頁)
別克陸上公務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給他一個臺階,類似於高薪養廉的那一種,但是,這廝還是不知足,終於引發了今天這起惡劣的欺詐事件,所以,按照國家律法和陪審團的意志,必須對李嚴作出懲罰。
諸葛亮此言一出,按照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和牆倒眾人推的處世哲學,大家一致認為李嚴該被嚴懲,所以,最後將他一擼到底,無官一身輕了。
諸葛亮這一招比較狠,打的李嚴毫無還手之力,並且還很人性的保留了李豐的公務員資格——但是,李豐的仕途還是受到了影響,本來,李嚴沒有倒臺的時候他就已經是江州都督督軍,而李嚴倒下之後,他最大的也不過是朱提太守而已,可見,即便沒有被整,也是前途一片陰暗。
不管李嚴是被冤枉,還是居心叵測的出了一個混招,都是一個國家層面的政治悲劇,他和諸葛亮之間的明爭暗鬥說明這一階段的蜀漢帝國高層上並非是鐵板一塊。
說這些,並不是突出諸葛亮的所謂的政治野心,難道李嚴就沒有嗎?只不過是前者棋高一著而已。
自從劉備託孤開始,雖然把李嚴扶到了和諸葛亮一個高度之上,但是,這不代表兩人真的獲得了對等的話語權,雖然說是“以李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但是,從南征開始,李嚴就沒有真正的把握本該屬於他的權力,只不過是留守在永安而已,直到北伐開始,前方有點吃緊,諸葛亮才想到把他給調到前面來,但是,還是把他放在自己的控制範圍之內,一個沒有實際話語權,指哪打哪的“二哥”而已。
這,自然是同樣有著控制慾望的李嚴所無法忍受的,如果一直是一無所有的話也無所謂,可是,已經被劉備賦予使命了,為什麼還要甘居人下呢?我差在哪呢?
所以,李嚴要做出改變。
大致上是在以下三個方面作出努力的:
1——拉攏政治同盟,由於內部人士大多數都和諸葛亮有著良好的同僚關係,或者師生關係,很難爭取,所以必須要開源,這也是李嚴很用心於孟達反水的原因之一,“思得良伴”,一旦孟達被拉過來,尤其是以英雄的身份給拉攏過來,更是有利於和諸葛亮的權力博弈,可惜,最後失敗了;
2——主動示好,李嚴知道自己再怎麼爭取權力也不會爬到諸葛亮的頭上去,他的一切努力都是儘量的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而已,只要比現在這種狀態強就可以,只要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就可以,所以,他有點拍馬屁的嫌疑去討好諸葛亮,最具代表性事件就是忽悠諸葛亮稱王,加九錫,當然了,也可以反過來理解,那就是李嚴要把諸葛亮推到一個不仁不義的境地,因為陸遜立了那麼大的功勞也沒有被孫權如此的褒獎,這麼幹的只有曹操父子而已,讓諸葛亮這麼幹就是要給人制造成一種他功高蓋主的感覺。
既然只有曹操父子這麼幹,那麼深深鄙視他們的諸葛亮當然會拒絕李嚴的這番“好意”了,拍馬屁拍到了馬腿上,李嚴的這番努力再度宣告失敗;
3——終極對抗,就是諸葛亮所列舉的那些“罪狀”,李嚴就是想用手中僅存的兵權,藉助諸葛亮北伐有些吃緊的關鍵時刻拿一把,趁機爭取一些權益出來,總之,我可以按照你的意思,服從分配,但是,你必須給我一定的權力,讓我有自由發揮的空間,所以,李嚴才幹出了分地建立巴州,並且自己當巴州刺史的“無理要求”。
至少,諸葛亮並沒有讀到李嚴的虔誠態度,他只是看到了一個同樣對權力有渴求的競爭者。
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蜀漢不能亂,必須在自己的掌控下前進,在他的意識形態中,只有自己的方針政策才最適合眼下的形勢——“政事無鉅細,鹹決與亮”,都說抓大放小,但是,諸葛亮什麼都不放過,因為他不放心啊。
所以,此次押運糧草事件不過是一個導火索,李嚴的悲劇命運早在之前就已經定下,只不過,以這種方式被人打倒有點出人意料啊。
收拾完李嚴之後,諸葛亮的最後一塊心病也被去掉了,其實他也不是陰險的想把李嚴徹底的打倒在地永世不得翻身,這是一個人才,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他對李豐所說的“讓你老爸好好表現,以後還是有機會”的這番話並不是客套和敷衍,應該是真的,只要李嚴端正態度,以後再也沒有非分之想的話就可以讓他回來。
諸葛亮也不是沒有這麼幹過,比如向朗就回來了——只不過地位比之前下降不少,直到諸葛亮死後才逐漸恢復,所以,李嚴只要真的夾起尾巴就不是沒有希望。
但是,僅僅3年之後,諸葛亮就病逝了,這也意味著李嚴徹底的喪失了翻身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