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頁)
別克陸上公務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你贖得起嗎?你贖的完嗎?
說得過分點,就是無聊,五十年前,我們擺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現狀,就已經證明了自己,還需要一個被割掉的猴首?
實實在在的南沙被一個猴首佔去了風頭。
悲哀。
第一個原因是,南沙是國事,猴首是國恥,我們向來是莫談國事,不過可以大講恥辱觀的。
第二個原因,南沙,錢擺不平,說多了還要被限制,但是,咬咬牙,猴首卻是可以拿錢擺平的,而且,怎麼講都不會被和諧。
僅此而已。
0007:屠城(1)
《南京》就要上映了,國人的神經又要被觸痛。
不過,這是好事,甭管是喜怒哀樂,有感覺總比麻木的好。
偶在這裡想換一個視角來考慮問題,如果剝去了所謂的中日戰爭的外衣之後呢?
這是一次*裸的屠城事件。
之所以對這一次屠城記憶猶新,每當提起猶如揭開了一個血淋淋的傷疤一般,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屠殺的一方是我們深深痛恨的日本人,而被屠殺的一方則是以放下武器計程車兵和手無寸鐵的百姓為主——不是說沒有反抗,而是說大部分選擇了認命。
生在和平年代,拿著B51或者狙擊槍在CS中縱橫馳騁的我們無法理解當年的先人為什麼在屠刀已經加在了脖子上的時候還是選擇默默的忍受,其實,生死一瞬間,一個普通人做出什麼選擇都是正常的事情,反抗?我們為之擊節讚賞,認命受死?除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之外也應該報之以理解,因為即便是反抗了,所得到的還是一死的話索性還是早點投胎吧。
我不是沒有出息,其實扔到了那個大環境下,今天還慷慨激昂的我們未必不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不管是優良的傳統和劣根性,我們都已經繼承了,即便是再崇洋媚外的人,本質上還是一箇中國人。
而翻開厚重的中國歷史的話,我們就會發現,屠城實在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
大屠殺有兩種,一種是對軍人的屠殺,一種是戰爭結束後對平民的屠殺。
前一種就不用說了,白起坑殺趙國士兵200000,項羽坑殺秦國士兵200000,放在文藝作品中,《投名狀》中的龐青雲已經告訴我們了他滅絕人性的最大理由。
但是後一種呢?
朱粲(?-621),安徽亳州譙城人。隋農民起義的首領。
原為隋朝縣佐吏。後聚眾十餘萬人,從安徽轉戰到湖北、陝西、四川,618年,在鄂西擁眾20萬,自稱楚帝,建元昌達。619年,降唐封為楚王,後又依附王世充。621年,被李世民所擒,殺於洛陽。
隋大業十一年(615)十二月;亳州城父人朱粲聚眾起義;號";可達寒";;自稱";樓羅王";。率眾10餘萬人渡淮;轉戰湖北竟陵、沔陽。大業十四年(618)十一月;在冠縣(河南鄧縣)稱楚帝;年號為";昌達";。起義軍發展到20多萬人。621年失敗。
當時襄陽、鄧州一帶大災荒,白米萬錢一斛都買不到,百姓相食成風。朱粲乘亂起兵,經常捕捉民間幼兒蒸熟吃肉。他對軍士說:“世上最美的食物,沒有超過人肉的了,只要國中有人,我就不用擔心沒有軍糧。”於是下令,讓部下捕獲婦女和兒童,蒸熟分配給士兵當飯吃。每攻下一座城鎮,朱粲就傳命把弱小的男女分給各部,需要時就殺著吃。後來朱粲投降唐朝,高祖李淵派部將段確受投降,宴席間,段確飯酒半醉時,對朱粲開玩笑說:“聽說你愛吃人肉,到底是什麼滋味?”朱粲反唇相譏,說:“如果是剛喝過酒的人,他的肉就像糟爛的豬肉一樣。”段確大怒,罵道:“你這狂賊,既然降我唐朝,不過是一個奴才罷了,還敢吃人嗎?”朱粲也大怒,就下令將段確殺死,烹食其肉。唐末黃巢起事時,率軍圍困陳州,擄掠百姓為軍糧,把人放在大石碓中連骨搗爛,煮熟當飯。
——以上轉自百度;
東漢王朝是在新朝皇帝王莽死後,經歷了21年的大混戰而建立的。柏楊先生在《中國人史綱》中對這場曠日持久的改朝換代的大混戰所造成的人口減少做了統計:
“首都長安與其餘十六郡的人口平均減少77%;長安的人口戰亂前為682000人,戰亂後人口只剩下286000人,減少了58%;人口減少最多的西河郡(今內蒙準格爾旗西南),戰亂前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