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譬如說一戶農家,丈夫服徭役之時,受了重傷,回來後勉強養好身子,卻落下了殘疾,從此家中的一切重擔都落在妻子身上,也虧得那戶人家的妻子頗為勤勉,含辛茹苦的將三子兩女拉扯大了,但,家裡卻是家徒四壁,還欠下了一千多錢的債務,一般來說,農民一旦欠債是很難還清的,遲早要淪為他人的佃農或者奴僕。
劉德實在看不過眼,兼之從後世帶來的習慣,因此,他命人取來了一千多枚銅錢,交給那農婦,讓其還清債務。
那戶人家自然是感恩戴德,一個勁的磕頭,甚至那農婦還有意將其幼女送給劉德,只是被劉德拒絕了。
出了那戶人家,劉德的心情頗為沉重。
要知道這裡是關中,天子腳下,歷代漢家天子都很勤勉的收買著人心,輕徭薄賦,不斷減輕農民負擔。
但農民就是如此的脆弱,一個意外就可導致一個幸福的家庭毀滅。
正如這戶人家,本來一切都還好,可是一朝家裡的頂樑柱倒下,全家立刻就是滅頂之災,錯非那人的妻子撐了起來,否則,早就是賣兒賣女的節奏。
“張湯……”劉德扭頭問道:“你說,我幫了他們,他們的情況會好起來麼?”
“殿下仁德,此家的情況定然會大大好轉,不出數年,定是一個小康之家!”張湯低著頭道。
“呵呵……”劉德知道張湯誤會了,這張湯以後肯定會對這戶人家給予特殊照顧,免賦免役什麼的。
對此,劉德懶得去管。
只是,有個問題縈繞在他心裡。
“我能幫的一家,幫的了十家,卻幫不了這天下啊!”
……………………………………
呼呼,感謝大家,已上歷史分類推薦榜00
另外,告知大家一個好訊息,目測下週有強力推薦00
嗯,誰又催更了,**我上癮了?
第六十二節 奏疏與汲黯
回到未央宮後,劉德的腦子裡依然還在迴盪今天的所見所聞。
提著筆,劉德在帛書上寫下第一句話:兒臣劉德謹聞:洪範八政,一曰食,二曰貨。
寫下這一句的時候,劉德也有些感慨,洪範相傳是大禹所著,大概是這世界上最古老的政治書籍,而尚在原始部落愚昧之中時,老祖宗們就意識到了,為政的根本,這就不得不讓後人有些慚愧。
劉德接著寫道:民以食為天,食在貨前,鄉間長者曾言:民無三年之積,不足稱其家;國無九年之用,不足以稱其國。故舜命后稷‘黎民祖飢’是為政首,殷周之盛,詩書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化,易雲:天地之大德曰生。
寫到這裡,劉德就醞釀了一下情緒,同時將心裡所想的東西整理一下,再接著寫下去:今一夫狹五口而治百田,畝歲收三石,為粟三百石,除三十一之稅,餘兩百九十石,食人月兩石,五人終歲百二十石,餘有百七十石,石四十,為錢六千八百。嘗社閭新春之祀,用錢八百,餘錢六千。衣,人率用錢五百,五人終歲兩千五百,餘有三千五百;糧種耕具,百畝用錢兩千,餘有千五百,口賦,五人終歲六百,餘有九百;芻藁徭役之稅,用錢千三百,不足五百,不幸疾病死葬之費及上賦斂又未及此,農夫常有不勸耕之心!
這一段是劉德仿照李悝當年的一篇變法繳文所寫。
將這一段寫完,再看了看,劉德覺得還是比較滿意的,基本上符合如今的社會情況。
而且這種用資料說話的東西,通常是會令人信服的!
當然,某些地方是稍微有些誇張的。
但是不誇張一點,怎麼引起便宜老爹的重視,怎麼讓他刷聲望呢?
“既然農民如此的苦,那怎麼減輕農民負擔呢?”劉德知道,已到圖窮匕見之時,於是他提起筆,繼續寫下去。
這一寫,就一直寫到夜半之時,劉德實在撐不住才和衣就睡。
第二天早上起來之後,劉德繼續伏案書寫,到了中午,才總算將初稿寫好。
他拿起帛書,仔細看了看,嘆了一聲:“文筆比之晁錯還是不如!”
但這是沒辦法的事情,身為穿越者,能勉強寫出這樣一篇算的上標準的奏疏,已經很不錯了。
“要是這時能有個飽讀詩書之人來與我潤色就好了!”劉德感嘆著。
一般而言,天子的詔令和朝廷的決議,都是有著專門的文人來潤色之後,再頒佈天下的,否則,像當年劉邦那種老粗,發出的詔書,怎麼可能那麼文縐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