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牽連的人和事――。歷次政治運動中,穆子理都是組織上最信任的骨幹,都是在“五人”小組、材料組、核查組之類的要害崗位上工作。整“材料”,作結論,提出處分意見,裝檔案袋。所以,穆子理對全市相當多的幹部情況非常熟悉。他們的思想作風,工作能力,乃至家長裡短,作奸犯科,男盜女娼,風流韻事,瞭如指掌。正是他對幹部情況熟悉,從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起,他就在組織組工作。到機構改革,穆子理已經當了近十年的組織部副部長。才當了兩年多的部長,進了地委的核心層,剛剛品味到組織部長的滋味,開始了個機構改革,來了個“一刀切”的政策,從內心來講,穆子理不罵娘才怪。他認為這個“一刀切”的政策是個最無能的政策,是個最脫離實際的政策。幹部工作嘛,是做人的工作,不是任人唯賢、德才兼備嗎?黨的歷史上什麼時候執行過按年齡用幹部的政策?這樣不分青紅皂白,不分德才素質,把一些能力強、表現好但年齡稍大的幹部“切”下來了。在地區這個層次,都是黨的高階幹部,培養一個容易嗎?五十來歲,正是思想、閱歷和經驗都比較成熟的年齡段,就老了嗎?一個這麼大的國家,得浪費多少人才。特別是後來安排接任組織部長的人,是個年輕的大學生,行署人事處剛剛提拔不久的副處長,思想比自己解放,普通話也比自己講得好。可他壓不住臺,業務不熟,幹部情況不熟,不瞭解幹部能正確使用幹部嗎?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