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宗望倒下,生死不明,這支上千人馬的精銳金兵,才真正的崩盤。
前文說過,金軍的軍法嚴酷。金軍律規定,失陷主將,其下親隨侍衛一律斬首,並籍沒其家。打仗時,如果謀克戰死,下面的蒲輦及數百士兵如果不能戰而勝之,全斬;蒲輦戰死,下面的十夫長、伍長及五十名士兵如果不能挽回敗績,全斬。餘下依次類推……
就那麼一會功夫,死傷在狄烈手上的忒母、猛安、謀克、蒲輦就有好幾個,現在乾脆連主將都趴窩了。你說得殺多少下屬的金兵賠葬?
如果現在真的發現敵人,這幾千金兵會發瘋一樣撲上前,拚了命也要將敵人咬碎撕裂。可是眼前沒有敵人,他們是在與空氣做戰,有命沒處拚去。那種憋屈與抓狂,足以令這支精兵崩壞。殺不了敵人,毫無疑問,等待易水南岸這三千金兵的最終下場,將是極為殘酷的。
在知道自己的性命旦不保夕的情況下,這些金兵切底發狂了。或指天咒地地唾罵不休,或縱馬狂奔揮刀亂劈空氣,或發瘋似地將箭壺裡所有的箭支全射出去,最後兩臂癱軟,趴在馬背上像死狗……種種亂象,不一而足。
賽裡一手捂住不斷滲血的耳朵,一手提起韋賢妃,爬起之後,與眾金將目瞪口呆地看著眼前的混亂失控的場面。半晌才說了一句話:“必須赦免他們,否則我大金這支最精銳的強兵就算完了。”
第七十八章 兩個猛人與一個大能
在眾人注目下,草叢中兩個人影長身而起。但他們並沒有朝狄烈等人走來,而是走向朱皇后一行。然後,伏跪行禮,其中一人朗聲道:“罪臣知安陸縣陳規陳元則攜安陸尉都頭張立叩見皇后及諸位娘娘。”
朱皇后訝然道:“你識得本宮?”
陳規恭聲道:“罪臣二人被俘後,在人群中,曾於遠處見過皇后娘娘一眼。”
朱皇后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麼,而是緩步向狄烈走來。到得面前,忽然深深一禮,雖然沒有說話,但一切盡在不言中。
陳規與張立見了,驚訝得說不出話來。這時卻見狄烈向二人招招手,二人躊躇了一下,還是走了過來。畢竟眼前這人連當今皇后都如此禮遇,想來必是非同尋常的人物。
狄烈要過一支火把,上上下下打量了一會陳規,突然道:“你就是知安陸縣的陳規?”
陳規坦然道:“正是本縣。”
“祖籍密州?”
“這……正是,閣下何人,怎會知曉?”陳規越來越驚訝,正想再度發問。
狄烈卻是哈哈大笑,上前一把按住陳規的肩膀:“果然是你!好,好極了!”
狄烈的歷史知識平平,本來也認識不了幾個宋朝名人,但如陳規這樣一般人不怎麼了解的一個兩宋之交的人物,他反而知之甚詳。原因很簡單,跟他的職業有關。
那麼陳規是什麼人呢?
陳規,字元則,密州安丘人,是宣和年間的中明法科進士,隨後遷任荊湖北路安州的安陸縣令。此人雖是文官,卻是一少有的知兵文官,在任期間,曾多次擊潰來犯之賊寇。其中不泛像楊進、董平、李橫這樣的悍匪。陳規最令人時人稱道的功勳是順昌大戰時,與劉錡一同守順昌,有力地保障了劉錡的軍隊後勤,使劉錡的軍隊得以無後顧之憂與兀朮十萬金軍鏖戰,最後戰而勝之,取得了著名的順昌大捷。
但是,如果光憑陳規以上的生平,並不足以讓狄烈在後世特別留意並記住這個人。陳規真正讓後世軍事愛好者或軍校生記住的,是他的稱號“中國管形火器的鼻祖”。
在公元1132年(紹興二年)時,陳規任知德安府(湖北安陸)。時逢巨寇李橫來圍城,並且修造天橋,填平濠溝,圍城七十餘日。最後陳規創造了一種極為原始的火槍:以竹筒為槍管,把火藥裝在竹筒內,外接引信,用時點火。就是這種射程不過十餘步、像煙花多過像火槍、原始得令人髮指的一次性火器,竟一舉燒燬了李橫的天橋,令其大敗而逃。這便是中國射擊管狀火器的最早發明及應用記載,基本上軍校生都知道。
用後世的眼光看來,這種與大型煙花差不了多少的發明,實在有些上不了檯面。但憑心而論,在這個火藥還沒能真正得到應用的中世紀,能打破常規,最先想到並運用這種武器殺敵的陳規,的確是個思維活躍、有著敏銳洞察力與創造力的技術型人才。
陳規,的確是一個不墨守陳規之人。
但是,按照正常的歷史走向,陳規是不應該出現在這裡的,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說起來,這事還要怪到狄烈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