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敏感期。幼兒會朝著外界的物體伸出小手。這個舉動的最初推力代表了幼兒自我要努力進入外部世界之中。大約在1歲半至 3歲之間,幼兒經常抓住物體,特別喜歡把東西開啟,隨後又把它關上。正是透過手的活動,幼兒才能發展自我,發展自己的心靈。蒙臺梭利說:“人的手如此的精細和複雜,它不僅使心靈能展現出來,並且它使整個人跟他的環境建立特殊的關係。我們甚至可以說人‘是靠了手佔有環境的’。”
語言的敏感期。幼兒開始是牙牙學語,然後說單詞,接著將兩個單片語成句子,再就是模仿更復雜的句子。這些階段是以連續的方式出現的,不會截然分開。在蒙臺梭利看來,語言能力的獲得和運用,是幼兒智力發展的外部表現之一。
給孩子無限耐心的愛
那麼對父母而言,在孩子這樣的發展的“神奇階段”,應該做什麼呢?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在這個階段,父母要給自己孩子一種“無限耐心的愛”,這是一種無條件的責任,就是父母要盡最大的努力花更多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使他獲得儘可能多的溫暖、安全、寧靜。人的成長都源於本能,它既是一種生物性的,又是一種“文化性” 的成長,這樣的成長也不可能僅僅靠食物就能成長。老鼠單獨關在那裡,長大了還是老鼠,人就不同,人非要夥伴、愛撫不可。越孤單的孩子眼神越迷茫、黯淡,童年的孤獨會影響到他的一生。這一點蒙臺梭利說得特別有趣,我讀到這段文字時頗為驚訝,她所說的情形,我在鄉村生活時並不陌生。
在勞累的哺乳階段,哺乳動物受到體貼照料它們後代的本能的支配。一隻普通的家貓提供給我們這種關心的例子:它把新生的小貓藏在黑暗的地方。它盡心留意它的後代,甚至不讓它們被別人看到。但隔了一段時間後,當它們變成美麗和富有活力的小貓時,就讓它們出來了。
在這段時間裡,母親是她兒女的奶媽和幫手,把它們藏在一個安靜的隱蔽的地方,避免光線和噪聲打擾它們。雖然這些幼崽通常天生就有發展得很充分的各種能力,能夠站立和行走,但它們的母親精心照管,把它們與群體分開,直到它們獲得更大的力量,能夠使它們自己適應新的環境。到那時,她才把它們帶到群體的成員中去,於是,它們就能生活在跟它們有親屬關係的一個群體裡。
同樣可以說,人除了應對新生兒的身體健康給予精心的照料之外,也應該注意兒童的心理需要。
愛是什麼,愛就是保護,愛就是對你兩歲之前的孩子像動物一樣用自己最母性、最父性的本能去疼愛。在前面我也說到,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放下自己所有娛樂、休閒和其他的瑣務,把疼愛、照顧孩子當做最大的事情。
孩子最需要父母的熱情鼓勵
其次在這個階段,孩子最需要父母“無限熱情的鼓勵”,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受本能的主導,同時也是父母鼓勵的結果。鼓勵不僅能夠使孩子成長得更快、更順利,鼓勵還會成為一種文化,讓孩子明白自己生活在愛之中。讓孩子更為信賴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更信賴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人,鼓勵會使一個人慢慢地找到生命的方向。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父母改變 孩子改變 卷六(3)
我們怎樣才能當好父親、當好母親,也許我們重新做回一個孩子就可以了,我說的是應該讓一顆童心重新回到我們的心靈,就是我們能夠以孩子的方式去看一個孩子,而不僅僅以一個成人去看孩子,這樣我們才能從孩子的一切變化中看到神奇,也能從孩子最微小的變化中看到最偉大的意義,我們變成了讚美者,變成了懷著感恩之心的人,我們的口中也含著蜜,眼睛中充滿了欣喜與鼓勵,我們把所有的熱情都轉化成自己對孩子無限的期待。
有位詩人曾經告訴我,他育子的故事。他說他的女兒讀小學四年級之前一點都沒顯示出寫作的天分,有時他也會遺憾自己的遺傳優勢沒有在孩子身上顯現,到了孩子讀五年級時,有一天突然寫了一首頗不錯詩,讓他極為興奮、驚訝。他就鄭重地把孩子叫到身邊,告訴她你只要這樣寫下去,一定會有大出息。孩子聽了父親的話,也極為興奮,眼睛亮閃閃的,後來果然成了一個優秀作家。這位詩人說,也許你根本難以判斷你的鼓勵會產生什麼效果,你只管鼓勵就是,在鼓勵中孩子一定會找到適於自己發展的最佳之處。
給孩子無限尊重的態度
我還想接著說,作為父母還應該以一種“無限尊重的態度”,對待一個生命成長的自然。任何一個生命成長都包含著“非如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