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哭又笑,都無我了,你還 看個什麼電影!你上去演多好呢!生命就那麼消耗了。所以 道家所謂“旋曲以視聽”,“旋曲”就是迴轉,回到自己這 裡,視聽都要回轉來,不要把精神散向外頭去。這個口訣也 叫你們練習練習,看東西不要眼睛盯住看;就是講戀愛要看 對方,也是反過來你來看我吧。
“開闔皆合同”,這個就是工夫了,平常訓練自己,眼睛 看東西,耳朵聽外面,一開一閉之間,念念在“勿助勿忘”、 “浮游守規中”!
“坎中納戊”,這個不多囉唆,因為你們諸位對於五行八 卦這些不大熟。“離中納己”,戊、己都是土,在人體上代表 胃的部分,抽象觀念就是中位。“戊土屬陽主動”,這個土還 分兩層,戊土是陽土,主動,代表了意,我們這個思想意 識。“己土屬陰主靜”,己土是什麼呢?我們這個意識思想不 用,恢復到休息狀態就是己土。
“然離中一陰,體雖靜而實則易動”,“離中一陰”就是 陽中的陰,是我們這個思想,本來應該寧靜,可是我們人習
1、 慣隨時隨地都在思想,靜不下來。不是打坐叫做靜,是內在
這個思想靜下來才叫做靜。 ‘1 所以《易經》上四個字形容,“憧憧往來”,這個思想在
裡頭亂跑,“不可禁止”,你禁止不了。大家學佛打坐就想把 自己思想禁止,可是你沒有辦法禁止。你說我把它壓下去, 一點不讓它想,那豈不是另一個大想?你想壓下去那個想; 也是一個想。
道家告訴你,思想怎麼才能真正寧靜呢? “惟賴坎中真 陽,出而鈐制之。” “坎中真陽”,“坎”是代表北方水,水中 精就是說本身的元陽,也就是密宗所講氣脈通了,道家所講 真陽發起了。本身生命在肉體上有一股力量一一真陽,有上 升下沉的作用。這股力量一來,思想不動,寧靜歸一了,所 以叫性命雙修,必須要本身的元陽“出而鈐制”。這個東西 有很多代號,道書上也叫做“鉛”。思想飄浮不定像水銀, 碰到鉛一一真陽,水銀就被吸住不跑了。人體這個思想,要 在本身真陽發起來時,才能夠真正達到靜、定、安這個 境界。
三寶關閉之後 真人的優遊 再說無念 專I是什麼狀玩 變年輕渫亮了 真正結丹了 身體整個變化 結丹有了真神通
三寶關翔之後
“若門之有樞,車之有轄,庶乎一開一闔,動靜各有其 時,而元炁不致耗竭矣。故曰,為己之樞轄,動靜不竭窮。” 這個“一開一闔”已經很明白了。“元竅中先天祖炁”,這個 “元竅”就是原來道家所講的守竅,並不是有形的,如果大 家一定要有形,最好在中宮。“先天祖炁”是道家的名稱, 不是人為後天呼吸修得成的,“祖炁”是本來有的。“本來鴻 濛未剖,惜乎,前發乎離,以洩其明”,“祖炁”開始本來沒 有分,到了眼睛就變成看東西,眼神把它用掉了。“後發乎 坎,以洩其聰”,到了耳朵變成聽聲音的功能,也洩了。“中 發乎兌,以開其門”,到了嘴巴就是講話,門開啟了。所以 “三者俱散而不收”,眼睛、耳朵、嘴巴,三者都是在消耗生 命精神。“先天之炁,所存者幾何哉”,“先天元炁”,我們生 命的能源,天天在消耗,還能剩多少啊!用完了就沒有了。
“必也默默垂簾”,所以修道第一步要靜坐,眼睛閉起 來。“頻頻逆聽,則坎離之炁不洩矣”,你迴轉來耳朵不聽 外,反聽內在,元炁自然不洩漏了。
“故曰,離炁納榮衛,坎乃不用聰”,“榮衛”是中國醫 學的名辭,就是氣與血,不是現在說的營養。“括囊內守, 混沌忘言,則兌口之炁不洩矣。”所以初步修道就是求一個 I266 I 一
靜坐的境界,像口袋一樣把它封起來,裡頭混沌靜靜的,不 明不暗,不說話。“故曰,兌合不以談”,嘴巴合攏來不講話 了。“希言順鴻濛,即所謂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者也”, “鴻濛”就是宇宙天地未分的那個境界,在這個境界中,耳、 目、口三寶關起來,不與外面通才行。
下一句話要注意了,“此中秘密全在口字”,也就是說修 道的秘密全在一個“口”,這個“口”呀就難辦了。“此口是 元關一竅,吞吐乾坤。因天機不可盡洩,姑取兌象,非世人 飲食之口也,必須真師指示,方知其妙。”道家講這裡就是 一個關鍵,這裡的“口”字不是指嘴,而是指身體上同宇宙 關係密切來往的地方,所以天機不可洩漏。講到這裡,每一 本道書都說不清,所以只好拿個卦名來代表叫做“兌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