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到幻的時候,幻是有的。等幻過了,你才曉得是假的。水月,水裡的月亮你說沒有嗎?卻有個月亮的樣子,但不是真色月亮。空花,在虛空中的花朵,虛空中哪裡有花朵。當你生了眼病的時候,前面有點毛毛的花,你說有沒有呢?有哇!但實際上沒有。露水,不能說沒有,可是,一下子就幹了。泡,空氣進入水裡所起的水泡,你不能說沒有,可是,一下子又沒有了。影子,太陽底下的影子,是有,但是假的。電,不能說沒有,但電子根本空。芭蕉,是空心的,把芭蕉一層一層往裡面剝,剝完了,裡面沒有東西。陽焰、海市蜃樓,太陽在沙漠上所引起的樓臺風景,假的。但是,當你看到的時候,不能說沒有。這十個比喻很美。你看我們心中的色相,六根六塵都是如此,過來過去,如夢,抓不住的;如幻,不實在的。例如你們氣機發動了,不是發動,狗屁!那是講好聽的,哄你們的。我一講,你們也流行起來,這個發動,那個發動,什麼發動?馬達發動嗎?我們的身心境界,都是夢幻泡影,水月空花,如露亦如電。所以,你用不著去妄念,妄念本空。知道妄念起來的時候,妄念就跑了嘛!你還去管它幹什麼?所以,《圓覺經》告訴你:“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辯真實。”佛經都跟你說明了。什麼密宗、淨土、禪宗都給你說明了。在任何時間,不起妄想。妄想來了,怎麼辦呢?來了就來了,來了它會跑,用不著去趕它。“嘿!我把妄想掃掉了。”“糟了!這又是妄想。”所以,不要再加上另一個東西,就自然清淨。在清淨的時候,你不要想這是不是清淨?這是不是空?不要再加這些。佛經把入道和修行的方法都告訴你了。可是,後世人讀佛經,當成學問去研究、去註解。
本 來 如 此
剛才,跟你們講了《金剛經》和《圓覺經》的要點。現在,再跟你們講個簡單的。唐朝詩人白居易學佛學得蠻好,不算頂好。他把佛學的要義變成文學,作了一首詩,這是文字禪哦!他自己並不見得到了這個境界。但是,的確作得很好,這是屬於文字般若。他說:
須知諸相皆非相,若住無餘卻有餘。
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說夢兩重虛。
空花豈得兼求果,陽焰如何更覓魚。
攝動是禪禪是動,不禪不動即如如。
“ 須知諸相皆非相,若住無餘卻有餘。”無餘是無餘涅槃。若有個空的境界,已經不空。“言下忘言一時了”,懂了這個道理,馬上把這個道理也丟開,當下就了了。“夢中說夢兩重虛”,人生本來如夢,還告訴人家人生如夢,這不是在夢裡面說夢話嗎?“空花豈得兼求果”,妄念就是空花,偏偏要拿妄念去做功夫去求果,這不是慘了嗎?“陽焰如何更覓魚”,心中的妄念,一切境界都如陽焰一樣,是空的。看到一塘水,好象是水,哪裡是水?這裡面哪會有魚呢?“攝動是禪禪是動”,“把萬緣放下,不動心,這叫禪。”好!這又在動了,這還不是從妄想裡跑出來的。“不禪不動即如如”,既不求靜,也不求動。本來如此,很坦然很自然就在這個境界中,就是如如不動。
梅 子 熟 了
唐代有一位大梅和尚,言下頓悟。他是怎麼悟的?大梅和尚求道求佛法,去見馬祖,問:“什麼是佛?”馬祖說:“心即是佛。”大梅和尚從此就悟了道,走了。才不羅羅唆唆,什麼氣功、大手印、小手印的。禪宗就是如此,言下頓悟。大梅走了,跑到大梅山去。他這個大梅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馬祖聽說,就派了一個弟子,到大梅山去勘驗這個和尚。那麼,這個弟子就去到大梅山,告訴這個和尚說:“你受騙了,師父以前說心即是佛,可是,現在他不是這麼說了,變了,他說不是心,也不是佛。”大梅和尚聽了,笑一笑:“管他那個老和尚怎麼去騙人,我總是心即是佛。”這個弟子回來報告,馬祖高興極了,說:“梅子熟也。”就是說他成功了。
了 個 什 麼
好!再來給你們講一段。唐代六祖的弟子——永嘉大師,這和尚年紀很輕,不過,他先學天台宗的大止觀,看了《維摩經》而大徹大悟。後來見六祖之後,作了一首《證道歌》,全部的佛法都包括在裡面。永嘉大師原來是學天台修止觀的。自己修止觀,自己悟道了。學任何法門都可以悟道。他悟了道沒有老師印證。不過,他自己很有自信,曉得自己悟道了。有一天,碰到了一位道友——左…奚各…朗,兩人談了起來。他的朋友說:“老兄啊!你是見道了,不過,須要找個人印證。”他說:“現在天下哪有大善知識,我找誰去印證?”他的朋友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