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到四方邀遊;一般人則不能,只好借重藥物來麻醉自己,也就是為什麼迷幻藥歷千年而不衰了。
但是吃迷幻藥也會產生不同的層次。對於低層次的食迷幻藥者,我們每天在社會新聞裡看得大多了,或裝瘋鬧事,或當街脫衣,或臥倒街頭,到處出醜,魏晉文士吃迷幻藥的境界稍高一籌,他們留下了一些歷史故事。
〃劉伶恆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揮衣,諸君何為人我揮中?〃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趣味!
〃阮籍嫂嘗歸寧,籍相見與別,或譏之,籍日:禮豈為我輩設耶?鄰家婦有美色,當妒沽酒。籍嘗詣飲,醉便臥其側。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鄉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這是何等的血性!何等的真情!
〃諸阮皆飲酒,(阮)鹹至,宗人間共集,不復用杯觴斟酌,以大盆盛酒,圍坐相向,大酌更飲。時有群豕,來飲其酒,阮咸直接去其上,便共飲之。〃這是何等的任達!何等的本色!
這些求逸樂反傳統排聖哲非禮法的浪漫主義者,都是流行著吃〃漩渦五石散〃的,雖然他們在行跡不拘之時是否吃了五石散已不可考,但是每個人都是才氣縱橫、奔溢無礙是可以肯定的,陸機在《文賦》中曾對當代文學有這樣的理論:〃思風發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齒,文微微以溢目,音冷冷而盈耳〃、〃馨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
如果說吃迷幻藥能使人墮落,為什麼魏晉的文學藝術能有這種非兒的成就呢?我想,〃漩渦五石散〃的丹方一定與現代迷幻藥有所不同,透過這種藥物,激發了魏晉文學的真情與想像,也促成了後期山水田園文學的產生。
藉著漩渦五石散,他們曾寫下了〃寄愁天上,埋憂地下〃;〃技發行歌,和者四塞〃;〃垂釣一壑,所樂一國〃;〃乘風忽登舉,彷彿見眾仙〃;〃精騖八極,心遊萬仞〃;〃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等傳誦千古的名句,也是避世者的一種表白。他們正如處身漩渦之中,立世於寒食之際,每個人的身世都像是一首歌,隨著微風在夜空裡放送。
當今之世,整個環境已經改變,要避世實在太難了,吸食迷幻藥企圖消磨人世苦悶的青年,也不如魏晉文士那麼有個性、有風格、有才情了,使我懷想起〃漩渦五石散〃這個名字時不免有一些心傷。
那種感覺就像是我坐在朋友的斗室中,聽他少年時代所創作〃漩渦五石散〃的音樂,好像人一卷進歲月的漩渦中,很快的就走過一段遙遠的路,背後都是滾滾煙塵了。
——一九八一年八月五日
青銅時代
近代雕刻大師羅丹,有一件早年的作品《青銅時代》(The Age Of Bronze),是我十分喜愛的雕刻作品。這件作品雕的是一個青年的裸像,他的右手緊緊抓著頭髮,左手握緊拳頭,頭部向著遠方和高處,眼睛尚未睜開,右腳的步伐在舉與未舉之間,巴黎大學教授熊秉明說這件作品〃年輕的驅體還在沉睡與清醒之間,全身的肌肉也都在沉睡與清醒之間,眼睛還沒有睜開,尚未看到外界,當然尚未看到敵人與愛人,像一個剛剛成熟的蛹,開始輾轉蠕動,頃刻間便要衝破繭殼,跳人廣闊的世界。〃
他還說:〃好像火車頭的蒸汽鍋已經燒足火力,只還沒有開閘發動。〃他並且評述說:〃我想老年的羅丹就再做不出《青銅時代》來。只有少壯的雕刻家的手和心才能塑出如此少壯生命的儀態和心態。〃熊秉明先生在《羅丹日記擇抄》中所做對《青銅時代》的觀察與評論都非常深刻,使我想起去年在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看羅丹的雕刻大展,當時最吸引我注意的是《青銅時代》與《沉思者》兩件作品。《沉思者》刻著一箇中年人支著下巴在幽思,是最廣為人知的羅丹作品,也是羅丹風格奠定以後的傑作,《青銅時代》則是鮮為人知,有許多羅丹的畫冊甚至沒有這件品,老實說,我自己喜愛《青銅時代》是遠勝於《沉思者》的。
在美術館裡,我從《青銅時代》走到《沉思者》,再走回來,往來反覆地看這兩件作品,希望找出為什麼我偏愛羅丹〃少作〃勝過〃名作〃的理由,後來我站在高一百八十一公分與真人同大的《青銅時代》面前,彷彿看到自己還未起步時青春璀璨的歲月,我發現我愛《青銅時代》是因為它充滿了未知的可能,它可以默默無聞,也能燦然放光;它可以渺小如一粒沙,也能高大像一座山;它可能在邁步時就跌倒,也可能走到浩浩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