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點,決定了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把導遊職業當作終身職業。而現行的制度,決定了導遊人員一旦離開旅遊業,即使是特級導遊,進入與旅遊與旅遊業密切相關的其他行業,都不得不從“初級職稱”從頭開始。
旅遊行業中沒有形成一股主流精神,導遊難以在自己從事的工作中寄託事業的理想,實現人生價值也就無從談起。從事不穩定的工作,就不會有長久的自身設計。對於導遊來說,旅行社和導遊職業沒有什麼歸屬感,社會的負面評價越來越大,個人高層次動機無法得到激發,相當大一部分要面臨再次擇業的問題。由於導遊等級制度與我國職稱制度完全脫鉤,使導遊走向職業化缺乏內在的動力和外在的環境。
導遊作為旅遊服務的終端提供者,他自身不能創造有效益的產品,而只能透過他的導遊服務換取相應的回報,作為自身價值的體現,也作為一個導遊安身立命的根本。導遊要吃,要喝,要養家餬口,還要發展,所有的這些費用要從他的導遊服務工作中換來。這樣才可以使一個導遊生存發展下去,也才可以使整個導遊行業生存發展下去。
道理看似簡單,可是導遊提供了導遊服務,他的回報從哪裡來呢?
中國導遊的收入組成,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和變化。從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之前為初期階段,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為第二階段,90年代中期到如今為第三個階段。
從我國旅遊發展的情況來看,旅遊業是從涉外旅遊接待開始發展而來。建國後,旅遊業一直由國家掌控,幾乎談不上國內旅遊,入境旅遊被作為外事工作的一部分。導遊都是公務員,名稱是外事接待人員,收入是以工資的形式出現。旅遊接待是當成涉外接待來做的,工作帶有比較強的政治色彩,為了維持國家的形象,甚至嚴令不準收取小費。導遊的工資便由基本工資+帶團補貼+獎金組成。這筆錢的數額與當時國內其他行業相比,屬於比較高的,所以導遊曾是讓很多人羨慕的高薪職業。
1978年至今是我國旅遊業的真正創業和發展時期,當入境旅遊開始興起時,社會導遊開始出現。當時,作為經濟門類的旅遊業剛剛起步,規範確定的導遊定義,是從“外事工作的一部分”延展而來的。此時的導遊,再也不是政府工作人員,他們的收入也有了變化,由基本工資、出團補助、小費、景點門票的折扣以及購物的回扣組成。據說當時還有一種做法,利用國家對外賓的免稅優惠政策,利用護照去申請進口電器的指標,轉手倒賣,一本護照的指標就可以賺到上千元。當時多多少少還會有一些基本工資,但那點微末的工資比起導遊的外快來幾乎不值一提。接待入境的外賓團還會有小費的收入,小費的多少也會有一個固定的標準。相比之下,工資和補助在導遊的收入中所佔的比例是比較小的,導遊最大的收入來源還是以購物為主。在一些旅遊熱點地區帶團的導遊,月入上萬是很正常的事。
新生事物出現的發展初期,利潤總是相當可觀,那時候大家都賺得盆滿缽滿,好像錢來得特別容易。據那些老導遊講,一個團下來,三五千的還嫌少,會罵娘,可見當時的收入是相當不錯的。那時候的導遊,根本不用推薦自費專案,或者在車上推銷什麼東西,恨不得快點把旅遊團送走,好痛痛快快地去花錢。
隨著國內旅遊的發展,旅遊逐漸由一種少數人的高消費,變成為大眾參與的普遍消費。90年代中期,旅遊行業的競爭也逐漸由產品、服務、特色的競爭完全轉化為單純的價格競爭。旅行社為了生存,把旅遊路線的價格一降再降,以至到現在的低團費、零團費、負團費。
隨著低價格戰的持續,部分的旅遊成本轉接到了導遊的身上,導遊的收入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先是漸漸地沒有了工資,再又慢慢地失去了出團補助,門票的折扣也被旅行社完全讓利給了遊客。導遊靠自身服務獲取正當報酬的路都給堵死了。導遊要靠什麼去生存呢?導遊的收入從哪裡來呢?
如此看來,導遊的生存環境是非常的惡劣,是不是因為導遊在旅遊行業中一點也不重要,可以對他們的工作及存在視而不見呢?
1、旅行社對導遊的要求
——旅行社對導遊的要求,行外人是無法理解的,它的標準跟社會對導遊的要求從本質上來講是恰恰相反的,導遊想在兩個完全對立的要求中求得生存,難度可想而知。所以要成為一個社會及旅行社都認可的導遊,在旅遊業畸形發展的今天,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無論你的講解多麼糟糕,服務多麼差勁,也無論你採取什麼的手段,哄也好,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