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褪色的鬱金香”,“沉思中的貝多芬”以及“最繁複恢弘的哥特式建築”。照此標準,以下對話記錄,幾乎就可以認定為糙話了:“‘馬高堡’( CHATEAU MARGAUX )姜文也很欣賞:‘這酒比一般的紅酒濃厚些,要醇香些,喝起來格外順暢。’又是一聲讚歎:‘不愧是法國國寶,越飲越好飲,越飲越想飲。’”
上文引自旅法香港導演張潛先生的葡萄酒專欄《 酒色現場 》。張導在文中對葡萄酒的評價文字常有過人之處。有些時候,張導引用的他人評語卻更有驚人之處。除了“越飲越好飲,越飲越想飲”之外,我還在《 酒色現場 》讀到過吳鎮宇對“飛耶渣堡”( CHATEAU FIEUZAL )的評語:“你沒有介紹錯,這酒口感很好,很順暢。再來一支‘飛耶渣堡’吧。”
“濃厚”、“醇香”以及“順暢”數語,甚是耳熟,更應該出自吃涮羊肉喝二鍋頭的現場。而在這個“二鍋頭現場”裡,“越飲越好飲,越飲越想飲”和“再來一支”聽著也就格外地入耳,不由得令人有大呼“好酒!”的衝動,接下來,順理成章地,可不就是“乾杯”了嗎?
一、七碗說不得也
由於葡萄酒的話語權並不像高粱酒或紹興酒那樣牢牢掌握在漢語民族之手,故對於葡萄酒美味的口頭表達( 甚至部分美味本身 ),肯定有相當部分 lost in translation 了。同樣道理,一個喝著中國茶的法國人或許能夠體會到什麼是“喉吻潤、發輕汗”,卻永遠也難以理解並且說不出“破孤悶、肌骨輕”這樣的話來。不是“七碗吃不得也”,而是“七碗說不得也”。當然,這一切並不表明該法國人就不會喝中國茶,只是他無法令我們相信這件事情而已。
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