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過十一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現。然而也有人不那麼超脫,樣本中有
的人承認自己
擔心過別人會以為自己不是不想生育,而是沒有生育能力。在
這個問題上,認為丈夫感到壓力更大的佔
,妻子感到
壓力更大的佔
,夫妻感到壓力同樣大的佔
,夫妻
二人都未感覺到這種壓力的佔
在我們的調查中,問及對於中國人傳宗接代的傳統觀念
(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看法時,大多數人使用了“陳
舊”“、愚昧”“、愚不可及”一類字眼,表示對傳統觀念極為反
感,有幾位不約而同地用了“嗤之以鼻”、“不屑一顧”這類激
烈用語。態度比較溫和的人們則認為,傳宗接代的傳統觀念純
屬中國人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鎖,有一位寫道:“人死後兩眼一
閉還能知道什麼?死後又能帶走什麼?”有人說,“人類的財富
與事業不一定由我們個人的後代來繼承。”有人說,“我們都是
有工資收入的人,不靠別人生活,也不想建立一個幾世同堂的
家庭。”還有人說:“為什麼女人就必須生孩子作母親?我目睹
許多作了母親的人變得越來越俗氣,毫無事業心,我不願步她
們的後塵。”
在我們的調查物件中,除了有用傳宗接代觀念帶來的實際
危害對之加以否定的觀點外,還有不少人明顯具有現代意識,
他們的思想同傳統觀念格格不入。例如有人簡單地寫道:“沒
有這種意識”,“傳統觀念對我沒什麼影響,我不想為傳統觀念
生活,我只按我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有些人寫得比較詳盡:“在我看來,這種觀念毫無意義,‘孝’,我理解為‘壓抑’,是
自我的喪失。”“在這種觀念束縛下,每個人都活得太沉重,屬
於自己的東西太少。”看來,現代觀念與傳統觀念的根本差異
在於對“屬於自己的東西”所持的態度。傳統觀念輕視自我,
以某種責任(如繁衍後代)為生活的基本目的;而現代觀念卻
重視自我,時時關注自我的實現,強調那些“屬於自己的東
西”。
選擇不育生活方式的人感到的社會壓力不僅來自精神(觀念)方面,而且來自物質(經濟)方面。例如住房問題和晚年生活保障問題。雖然有些人還沒有考慮過老年在精神肉體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難,只是想著“車到山前必有路”(有幾個人不約而同地談到“安樂死”準備在生活不能自理時實行“安樂死”,不給親屬和社會增加負擔),但也有不少人對晚年生活感到憂慮甚至害怕。有一位寫道:“未來也許很可怕,我們的晚景也許會很淒涼,但我們別無選擇,不能為了
歲而活。”他們自己攢錢準備年老體衰時僱人照顧,此外還希望社會能夠增加老年服務設施(如養老院等)。住房問題是自願不育者反應最為強烈的問題之一。根據許多單位的不成文規定,無子女的夫婦只能分配到一居室的住房,這種分配住房的土政策使自願不育者深感不公。一位自願不育者反映的情況帶有普遍意義,
年了,但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孩子,一
他說“:我們結婚已經
直忍氣和別人住在一個單元裡,我們現在真有些受不了了,但又沒有地方去說理。”許多年輕人
歲一過就趕快結婚生子,於是分得兩居室住房,而那些學歷、工齡都高於他們的
多歲還未生育的夫婦卻只有一居室住房。一位自願不育者寫道:“我們單位有一個女同志,剛畢業分到單位就懷孕四個月,經常請病假,緊接著休了半年產假,隨後就是沒完沒了的事假,為了家務和照顧孩子。她的歲數比我小得多,但是分房時,只因為她有一個不滿週歲的孩子,她就分到了兩居室。而我們終日兢兢業業地工作,從不請病、事假,更沒休過產假,論對社會的貢獻,自然要數我們大,但只因為我沒要孩子,我就只能分到一個一居室。我們永遠不要孩子,也許就會永遠讓我們住一居室。我認為這樣是很不公平的”這種政策不但沒有鼓勵不生育,對不育者不啻是懲罰性的不育者受到的待遇不僅為
他們個人生活帶來不便,而且使其他不願生育的人望而卻步不敢輕易做這樣的選擇。
對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