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宗懍所記的只不過是荊楚一帶的年俗,並不能涵蓋全國各地。準確地說,春節是漢族之節日,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幾乎每個民族都有自己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即使是在漢族之中,由於時代的不同,也有著朝野之分、階層之異。

近代舊曆年受到最大的變革性衝擊是在辛亥革命後。民國伊始,即頒佈政令廢止舊曆新年。民元紀年,奉公元紀年為正朔,公元紀年之元月元日即為新正。所以在民國初年一段時間中,從政府到百姓都是過陽曆新年的,而且過的還挺起勁。這也反映了當時民眾在結束了幾年封建專制制度後,渴望除舊佈新的心態。齊如山先生就曾寫到過,他家中在民初之時,是自覺自願地響應民國政府號召,過陽曆新年而不再過舊曆年的。同時,為了廢除舊時代春節往來拜年應酬的繁文縟節,民國以後還實行了新年集體團拜的制度,無論是南京政府還是北京政府,中央政要和部院機關都是照此辦理的。一時間,有清一代那種大年初一就要坐著騾車,由當差的舉著大紅名刺稟帖,挨家挨戶過門不入的禮俗幾乎一掃而淨。無論是北京政府的舊官僚還是南京政府的新人物,從形式上大都以公元新正作為新年了。

畢竟舊曆年是幾千年的傳統習俗,民國後不久,舊曆年又開始復甦,尤其是市井閭巷的民眾,更是從來沒有把政府的廢止政令當作一回事,只是“年”變成了“春節”的稱謂,形式上並沒有什麼變化。近些年來許多關於舊時春節的描述,大多是市井春節的習俗,濃墨重彩刻畫了歲時的喧闐與熱烈,例如自臘月初八以後至正月十五之前一個多月的過年氣氛,彷彿整個社會都融入其中。其實,不同社會階層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並不能一概而論。

偶讀陳元龍、翁方綱、翁同和、王文韶、那桐等人的詩文、書札、日記,都有不少關於過新年的記敘,這幾位時代不同,境遇各異,或位極人臣,安然退食休致,或政務纏身,終年不得閒暇,但過年的生活卻有極其相似之處。清代官僚士大夫在過年時有三件事是免不掉的,一是夠資格夠品級的要在新正卯時進宮朝賀,大約在巳時三刻結束,前後五六個小時,實在是夠辛苦的。每在這種朝賀中,宋代李嵩《歲朝圖》,再現了當時過年的景象,家中的祭祀,兒童的戲耍,賓朋的往拜無不躍然畫中清末春節年畫,將祭祀、拜年、廚下、燃放鞭炮、兜售年貨等活動濃縮在同一空間都會帶回帝后所賜的“福”字。當然,並非皇上親筆,多為如意館的製作,加蓋御璽而已。

二是除夕的酬神祭祖。準備工作大約有臘月初八以後就開始,包括擦洗五供(即香爐一個,蠟扦、花瓶各一對),訂香斗、子午香祭天,購置藏香、檀香、芸香祭祖,在香蠟鋪請好神碼兒,摺疊錫箔元寶。當然,這些瑣細的工作大多是府中管事的下人們的任務,分派料理都由宅中主事女眷承擔。祭祖的時辰大多在除夕夜幕降臨之後年夜飯齊備之前。宅中長子長孫主祭,並不因族男中身份地位的尊卑而易。《紅樓夢》中賈母主祭,是旗人的風俗,更男女平等,只論長幼之尊,而無男女之別。祭祖在舊時春節是一項最重要的文化傳統,卻往往是我們今天談春節民俗時被忘卻或忽視的。從小聽過一個故事,有位窮秀才家徒四壁,連香燭都買不起,還要撿塊木板,寫個祖宗牌位,用破碗盛了一杯清水在除夕夜祭祖。。 最好的txt下載網

春在閒情雅趣中(2)

三是拜年。這項活動從新正早晨就開始,初一要進宮朝賀的大抵是從初二開始拜年。除有大學士頭銜且年事又高者或可免於拜年之苦,否則,就是像李慈銘這樣官做得不大名士派頭卻不小的人,也不能免俗,《越縵堂日記》中就詳細記錄了他從初一開始坐著騾車挨家挨戶拜年的行程。甚至在遊四城之前要仔細安排拜年線路,以求節約腳力,可在一個上午走二十餘家,當然都是上門投刺而已。

做完這三件事,整個春節高潮過程中屬於自己的時間就不太多了。大年初一卯時入宮朝賀,即使住在內城,恐怕也要在寅時起身了,除夕祭祖吃完年夜飯,一般總會在大年夜子時以前就要休息,哪還能與家人一起守歲?初一巳時歸來,已經筋疲力盡,檢視《王文韶日記》,幾乎每年初一的下午都在“熟睡不可言”的狀態之中。

清代各部院衙門的春節放假時間基本上是從臘月二十一二開始至正月十六七結束,雖然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不辦公,卻僅指一般吏屬而言。至於各部堂官和入值軍機的官員來說,春節時間從未間斷辦公。除對拜年下屬及門生故吏一律擋駕外,對一些極重要的或者有關政務的官員還是要接見的,尤其是一些緊要

遊戲競技推薦閱讀 More+
道士技能

道士技能

一米八
遊戲 完結 142萬字
海棠無香

海棠無香

淘氣
遊戲 完結 13萬字
清殤·夜未央

清殤·夜未央

一米八
遊戲 完結 50萬字
步步為贏

步步為贏

不言敗
遊戲 完結 53萬字
大唐魔法師

大唐魔法師

冷如冰
遊戲 完結 150萬字
客廳裡幹女友的表妹

客廳裡幹女友的表妹

連過十一人
遊戲 完結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