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醜陋的、骯髒的“紅塵”世界,是神明“轉劫”,普通人受苦受難,接受考驗,覺悟者艱苦修行的地方。“地界”則是個“因果”分明的地方,在“人界”沒有修成正果的人或動物,死後靈魂都要來到這裡,在這裡被“地界”公正無私、明察秋毫的神明,明辨是非地考證其“前世”,甚至於“前幾世”積累的“因果”後,重新發落,決定去向。
佛教的“三界”說在民間的影響很大,因而“三界”的名稱以及一些相關理論被道教大量借鑑使用。特別是其設定得非常精彩的“地界”體系,被道教換了主管(佛教的主管為地藏王菩薩,道教的主管因教派的差異而說法不一,或以東嶽大帝為首的五嶽大帝;或后土皇地祇;或五嶽大帝為主管,但其上為后土皇地祇等等。)後全盤照搬(當然道教的“地界”系統在全盤照搬的基礎上也有很大發展)。而佛教在“三世”說和“三界”說的基礎上,又延伸出了“三三行滿”(簡稱“三三行”)這種寓意修行者“功德圓滿”的說法。
“三三行”說以“因果報應”等說法為主幹,來闡述“靈魂不滅”,以“三世”的形態在宇宙中的“三界”輪迴的人生觀理論。是種唯心主義的觀點。在《西遊記》一書中常常提到的“三三行”,就是這種人生觀理論的概括性說法。這裡就以“前世、今世、來世”這“三世”,和比較籠統、直觀的說法“天界、人界、地界”這“三界”(道教也常用這個“三界”說法,按照佛、道兩教的說法,天界有“多重”,地界有多層。很繁雜,這裡就不再說這個“多重”和“多層”的問題)來簡單的說一下“三三行”。
按照佛教的說法,每一個“今世”來到世上的人,就是來到“人界”,也就是“欲界”或“苦界”。人來到“人界”做什麼樣呢?這不是無緣無故來的,都是由於其“前世”的緣故,也就是說都是有因果的。
這些“因果”到底是什麼呢?按照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論,說實話我們還真的是難以想象;但是宗教做為一個唯心主義的產物,其牽強附會的能力就是來自於人們心靈深處的那種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因果”就有了。這種因果的根源就在於“前世”。
人在“前世”是幹什麼的?按照佛教的說法,一般來自於“天界”和“地界”,一些對歷史程序有重要正面影響,並且在民間有著良好口碑的人物,如一些開國帝王、功臣良將、社會賢達等類人物,一般都是屬於來自天界轉世應化的大神明,如佛、菩薩、羅漢、各種神將等等。這些大神明都來自於“天界”,他們來到人間做什麼呢?是“應劫”或者說是“度劫”的。佛教中,“劫”是世界生成與毀滅之過程中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劫”的說法也是非常繁雜和眾多。常見的有“小劫、中劫、大劫”;“夜、晝、月、時、年”劫;“年、百年、千年”劫;“刀兵、疾疫、饑饉”劫:“劫”說法有很多種,這裡就不在詳述。總之,“劫”做為世界生成與毀滅的一個重要歷史程序,大神明自然是要參與的,不然也就失去了人們供奉和崇拜的理由。而這些大神明的參與,一般則不以平常人們所說的“善”或“惡”來評價,因為大神明參與的都是大事,如改朝換代,抵禦外敵等等,如一些開國帝王、功臣良將之類的人物,自然要參與或發動許多場戰爭、戰役,要有很多人被殺、被害,所以已經不能用簡單的“善”與“惡”來評價,做為大神明是“應劫”,是命犯“紅塵殺劫”,做為被殺、被害的人,則是命犯劫數,在劫難逃。是其“前世”的“因果”所決定的。總之,無論什麼人,什麼事,以佛教宿命論的觀點和理念,總能找出相應的理由。
《西遊記》中的須菩提祖師為何方神聖(十四)
相對於一些歷史程序有重要影響的“前世”來自於“天界”人,絕大部分人則都來自於“地界”,或者說來自於“幽冥界”,這絕大部分的人一般都被稱之為芸芸眾生,這芸芸眾生來到幹什麼呢?概括而言就是“因果”二字,“因果”二字簡單而言,就是說由於“前世”的原因,結果今生就來到了這個世界上。但是這個“前世”是廣義的、具有上溯性的,不僅僅是在“幽冥界”的因素,也可能是在進入“幽冥界”之前在上一輪,甚至於上幾輪做人生或做其它生靈的緣故。按照佛教(也包括道教)的說法,“地界”的神明都是些明辨是非、公正無私、明察秋毫、工作效率很高的神明(不過在《西遊記》書中還是出現了“開後門”的地界神明酆都掌案判官崔珪,私下裡為唐太宗添了二十年陽壽,其上司也沒有明察秋毫地發現),如某一人的“前世”在上一輪,甚至於上幾輪做人生或做其它生靈時,行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