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的滑翔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實還是從晉國趙襄子晉陽事件演變而來。當地人都知道,伍姓湖按其本意,應當以它的方言讀音為準來解讀,當地方言將“伍姓湖”讀作“入(永濟當地讀“入”作“捂”的音)洩湖”,據說,這一名字的來歷是當年晉國智伯水灌晉陽,此湖為入水洩水的地方,此後人們便稱它“入(音作‘捂’)洩湖”。今學名伍姓湖有失本意。
按照唐初魏王李泰主編的大型地理志書《括地誌》對晉*體位置的定位,從虞鄉縣向西三十五里,而且又在晉水之陽,只有一個夾在中條山和涑水河間十多里寬的狹長地帶。這個地方目前是永濟市城區,而在過去,永濟城在蒲州,這裡叫趙伊鎮趙伊村。
那麼,公元前455年三家分晉導火索的晉陽戰役就發生在這裡。春秋中期以後,十餘家卿大夫控制了晉國政局。經過激烈兼併,到春秋晚期只剩下趙、魏、韓、範、智、中行氏六家,稱為“六卿”。
春秋末期,範氏﹑中行氏兩家被滅,晉國只剩下智、趙、韓、魏四家卿大夫,其中以智氏最強。專擅晉國國政的智伯瑤恃強向韓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在向趙襄子索地遭拒後,於周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攻打趙氏,並脅迫韓、魏兩家出兵。趙襄子退居晉陽固守。智伯圍困晉陽兩年而不能下,引晉水淹灌晉陽城。危急中,趙襄子派張孟談說服韓、魏兩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軍營,大破智伯軍,擒殺智伯瑤。三家盡滅智氏宗族,瓜分其地。為日後“三家分晉”奠定了基礎。
前438年,晉哀公死,晉幽公即位。韓、趙、魏瓜分晉國剩餘土地,只有絳與曲沃兩地留給晉幽公。從此韓、趙、魏稱為三晉。前375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侯剩餘土地,晉國徹底滅亡。
(四)
智伯引晉水灌晉陽滅趙,被趙襄子說服韓、魏兩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大破智伯軍,擒殺智伯。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陽事件,它是後來三家分晉的起因。這一事件發生在晉陽,也就是今天的永濟,而絕不是晉中的晉陽。司馬遷和漢代學者由於在晉中找不到晉水可以灌晉陽的理由,所以,改晉水為汾水,但許多歷史資料證明,這次水灌晉陽的是晉水是涑水而決不是汾水,事件在晉南而不在晉中。
今天的永濟市治在趙伊鎮。其北有伍姓湖,即《水經注》所謂的“晉興澤”。
“趙伊”之名就是一塊活化石。“趙伊”亦讀作“趙邑”,亦可能為“趙尹”的演變,而晉陽城就是趙家的奉邑,也是尹鐸所修。而晉陽取晉水之名,涑水(晉水)穿晉興澤而過,城在其南,故曰“晉陽”。在“入洩湖(晉興澤)”東北有“智伯城”,而智伯墓與家臣豫讓墓在湖的北面十多里。“入洩湖”既可以洩晉陽水,也可以洩智伯營水。其“入洩”之意很明確。
在“趙伊村”周圍可以找到許多和晉國故事有關的地名。其南二里有“趙坊村”,其北九里有“趙柏(北)村”,其北二里有“趙斆”讀'活'音,北二十里有“趙關”村,趙伊鎮西二里有“襄村”即今“小張”村,傳是趙襄子的住處;其西二里之處的“七社村”,方言讀“漆殺村”,在當地的中條山上,現在還有漆樹,人們不敢輕易碰它,因為它會使人過敏,渾身發腫,大概要七天時間才能恢復正常,是天然油漆之原料。傳說當年,智伯被殺,其家臣豫讓找趙襄子報仇,怕趙襄子認出,便用漆樹汁塗其身,豫讓用漆樹汁塗遍全身而變形,隱於橋下,刺殺趙襄子,為主報仇。“漆殺村”就是豫讓隱於橋下的地方。其西南約八里之處是“讓村”,是為紀念預讓俠肝義膽而得名的,今改作“任陽村”。民間仍作“讓村”。這一連串的名字,與晉陽事件密切相關,它絕不是巧合,是我們考證晉陽戰役的一個重要依據。
各種跡象證明,晉國晉陽並不在晉中,而在晉南河東,這裡才正是春秋晉陽這些歷史事件的發生地。而晉中的晉陽只能說是秦以後張冠李戴的一種結果。我們考證太原,秦時置太原郡,開始了原始晉國地名向北遷移的序幕,太原古稱幷州這是有依據的,太原城所佔乃“秦拔狼孟(今陽曲)”, 夲與晉陽無關。歷史上沒有秦置“晉陽縣”的記載,而“晉陽縣”出現在漢代,也是因為漢代諸多學者在秦後史料被“焚”以後,只知趙國轄太原,而不知趙簡子先採邑晉西南,將趙簡子采邑晉陽誤放到了蠻夷戎狄之地。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後來三分晉國,趙國被東周封為諸侯,佔據了晉中,漢代學人總以為幾百年前的趙簡子的邑地也在晉中,而不知其在晉南的緣故。這是研究中國歷史一個致命的錯誤。弄清這一歷史事實對於我們正確認識中國歷史封建社會開端,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