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電子遊戲在80年代剛剛進入中國市場時,曾被認為是開發智力的有效工具,於是被人們認為是衡量孩子能否成才的關鍵,深受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家長的愛戴。李黎便是家長中的一個典型代表。為了給孩子購買電子遊戲機,她拿出了差不多一個月的工資。當她從商場上把電子遊戲機帶回家後,兒子第一次接觸這種高科技的玩具,高興得又蹦又跳。
沒過多久,兒子便戀上這個聲像兼具的高科技產品,每天放學後什麼都不做,第一件事情便是玩電子遊戲。她從沒有管過,誤認為兒子越感興趣,越能夠開發他的智力。但好景不長,老師向她反映說:“您兒子上課的時候會打呵欠,注意力也經常不集中。”期中考試時,兒子的學習成績也出現直線下降的現象,這讓她忽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她開始管教兒子,試圖不讓其玩遊戲。但是玩遊戲上癮的兒子,很難一時改變習慣,她為此用了一年的時間才讓兒子戒掉經常玩遊戲的壞習慣。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各種計劃、期望,當這些計劃、期望遇到某種“誘惑”或者“催化劑”時,經常會讓人難以取捨。但是,不管什麼樣的事情,也不論多麼重要的抉擇,都要為自己定一個正確的標準,並把其定為底線,那樣才不會出現過猶不及,或者物極必反的現象,處理起事情來才會遊刃有餘,才更易影響他人。
好人與壞人接觸要保持一個度,否則便可能出現同流合汙的狀況;善人與惡人之間要保持一個度,否則善人會受到惡人的攻擊;君子與小人之間要保持一個度,否則君子會遭到小人的暗算;男同事與女同事相處要有一個度,否則會遭到緋聞的侵襲……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如此,影響人更需要這樣的“度”,也許成語“過猶不及”是對此最好的解釋。
於是,會有人迷惑地問,究竟人與人之間需要什麼樣的“度”?具體地說,就是與同事、朋友、領導、下屬之間要相互尊重,要尊重對方的風俗習慣、人格尊嚴等;同時又要保持距離,即使是再親密的人也不能“零距離”接觸,異性之間不要有過度的關注和親密的言行,同性之間不要無話不談、搞親密的“小團體”。簡單地說,就是彼此尊重,適當地保持距離,這樣才更利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影響力智慧
不管什麼樣的事情,也不論多麼重要的抉擇,都要為自己定一個正確的標準,並把其定為底線,那樣才不會出現過猶不及,或者物極必反的現象,處理起事情來才會遊刃有餘,也更易影響他人。
第四章 從眾心理:人們更喜歡與眾人追隨的人結成同盟
“從眾心理”,是指人們在生活中,會自覺不自覺地以多數人的意見為準則,進而作出判斷、形成印象化的心理。它告訴人們,當一個人在一種真實的或臆想的群體壓力環境下,認知通常會以多數人的行為準則為標準,進而在行為上表現出努力與之趨向一致的現象,這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從眾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但卻可以被人們很好地利用為為自己服務的工具,也就是說它能夠更好地用在影響人的環節中。
人人都有“從眾心理”
一個人在一種真實或臆想的群體壓力環境下,認知通常會以多數人的行為準則為標準,進而在行為上表現出努力與之趨向一致的現象,這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可以很好地被人們利用為影響他人的工具。
——心理學物語
生活中你總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在人流縱橫的街面上,無論哪家店面,只要有成群結隊的顧客光顧,那麼這家店面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在繁華的商場裡,只要人們爭先恐後地搶購一種商品,那麼便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搶購者的行列;在瀕臨街面的草坪拐角處,如果有幾個人踏出了幾個印痕,那麼便會有更多的人從這裡穿行,進而走成了一條小路;在同一個班級中,如果有幾個孩子學英語,那麼其他孩子的父母也會讓自家的孩子開始學英語;在書店中,如果連著有一群人買同類的高考複習資料,那麼該項複習資料會賣得越來越火……現代人們將這種行為或者與之相似的行為稱為“趨勢”、“大眾化”或“流行”,心理學上將其解釋為“從眾效應”。如果你對這樣的現象還存有疑義,可以看一下最為經典的“阿希實驗”。
1952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為了瞭解人們是否會受到他人的影響,曾進行了一個實驗。實驗的具體內容如下:
他告訴前來參加實驗的大學生們此次實驗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視覺。
在大學生們走進實驗室前,他們事前安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