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喬的中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梳的兩個有些亂糟糟的小圓髻,伸手解開幫著重新梳理一遍。
桑榆最頭疼的就是髮髻,這會兒乖乖坐在王嬸跟前,由著她在自己頭上弄:“天太冷了,阿姊說她看家。”
桑榆花了三年的時間,才適應了阿姊的性格,對一個看了那麼多年電視劇和小說,已經習慣了那裡頭被封建禮教束縛的女子的形象的人來說,談桑梓的性格和舉止已經完全沒必要去計較什麼了。
更何況,桑榆早就忘記自己現在這具身體,說穿了其實也不過才六歲,論理,應該是正在阿爹阿孃懷裡撒嬌賣萌的年紀。
“哼,元娘現在還把自己當成大戶人家的小娘子呢。”
桑榆不置可否。不管怎麼說,阿姊始終是阿姊。
外頭,王伯一甩鞭子,吆喝了一聲,拉車的老牛“哞”了一聲,牛車緩緩啟動了。
村子裡的路都是土路,一到下雨的日子,坑坑窪窪的,就變得格外難走。桑榆坐在牛車上,身子隨著牛車起起伏伏,時不時還顛簸兩下,第一次坐牛車的時候她還有些不適應,現在倒是習慣了,還會在心裡安慰自己說就當坐拖拉機了。
一路上不時能遇到一些鄉鄰,見了牛車上的王嬸,都要高聲打招呼。
桑榆就坐在一邊,看著從兩側走過去的鄉鄰,還有高高低低的茅草房,時不時躥出草叢的麻雀和黃狗,忍不住就在想,這樣的日子會持續多久,難不成好不容易穿越一回就是為了充當種田文女主的?
可是她用了三年時間才適應了種田的生活,又要用幾年時間,才能摸索到其他的生活方式?
牛車晃晃悠悠終於出了村。
這時候,天色已經亮透了,往城裡去的行人和車輛也漸漸多了起來。
北風呼呼的吹,桑榆的小臉這會兒已經吹得有些紅撲撲的,王嬸瞧見她縮了縮脖子,伸手就把人攬進自己懷裡,順手摸了把她身上的衣服,嘖舌:“這衣服太薄了,嬸孃帶你去買身新衣服。”
桑榆眨了眨眼睛。她身上帶的錢不多,只夠買一些像針線必需品,順帶著今天還有任務……阿姊的繡品又該賣了,多少還能換些錢,好捱過難熬的冬天。
牛車繼續往前,上坡下坡,蜿蜒小道,等到桑榆一抬頭就能瞧見遠處灰撲撲的城牆,和來來往往的人流後,就知道四明縣縣城到了。
牛車進早市的話,有些礙事。王嬸拉著桑榆的手下來順著人群的方向往前走,王伯一個人趕著牛車找個地方停。
早市的人潮擁擠得很,桑榆被人潮擠得有些摸不著北,要是沒王嬸在旁邊看顧著,差點就走丟了。
“要買什麼?”
王嬸低頭問。桑榆掏出張單子,上頭列好了這次進城要添置的必需品。該慶幸的是,大邯通用的不是跟天書一樣的小篆,不然她估計得從頭學習認字。
“針線,阿姊要用的一些筆墨。家裡的鹽也吃完了,還有其他一些必須添置的東西。”
鄉下人對文人有與生俱來的敬佩,士農工商,誰都想從下層脫穎而出,最好的方法就是學習然後考取功名,謀個當官的差事。可惜,真正能躍龍門的人太少了。
與此同時,對女子識文斷字,態度又有些不一樣。
王嬸撇撇嘴:“就元娘本事大,成天在家待著寫寫字畫畫山水的,可惜朝廷沒讓女人考科舉。”
桑榆知道,村子裡的人對阿姊平日總是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是因為里正偷偷說過她們姊妹倆是官家後人,阿爹阿孃雖然沒了,但也不能給人欺負了,另一方面還是因為阿姊被阿爹阿孃教得太規矩,人家親近不了。
“嬸孃別這麼說,阿姊只是……”
“行了行了,嬸孃曉得元娘在你心裡頭是頂好的。”王嬸樂呵呵地揉了把桑榆腦袋上的圓髻,拉著她就往人群裡走。
第2章 田園樂(二)『已修』
四明縣的早市遠近聞名,聽說當年阿爹還在的時候,每日一小市,每月一大市,吸引了大批的周邊村民進城。往來的村民多了,一些新鮮的農作物和家禽交易也就有了固定的市場。
桑榆第一次進城的時候就是坐在王伯的牛車上,一路東張西望打量這個縣城。
四明縣城內的主要幾條幹道並不寬,街道上鋪設了青石板,人潮在街上熙熙攘攘。道路兩旁的店鋪這個時候都還沒開門。大概是約定俗成的關係,在早市結束前,沿途的鋪子大多不會開門營業,等到早市時間到了,這才陸陸續續開門,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也算是互不干涉賺錢了。
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