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己的丈夫被“狐狸精”纏住的良家太太們,就面臨一場保衛“太太位置”的爭奪戰。而這種女人與女人之間的戰爭,往往笑到最後的往往又是“狐狸精”們。那些良家太太除了大罵“狐狸精”之外,又能有什麼辦法?在現代婚姻中,“狐狸精”也成了“第三者”的別名,是現代婚姻的頭號殺手。
狐狸之所以成為“狐狸精”,有著深厚的文化背景。作為生物學意義上的狐狸,是很聰明伶俐而且通人性的。在原始先民的眼裡,狐狸是美好的象徵。傳說中禹的妻子塗山女即是一個九尾白狐,那可是聖人之妻啊,應該不會是淫媚的化身吧。《呂氏春秋》記載,大禹年至三十仍奔波於治水之路而未成婚,路過塗山時遇到了一隻九尾白狐,並聽到了一首歌謠:“綏綏白狐,九尾痝痝,成於家室,我都彼昌。”於是他停了下來,與塗山氏女結成夫妻,並生下了開創夏朝的兒子啟。《吳越春秋》也說,塗山氏女本就是九尾狐的化身。
屈原的詩歌《哀郢》裡這麼唱,“狐死必首丘”,是說狐狸將死之時,頭總朝向出生的小山頭。這就賦予了狐狸那種中國人自古以來忠於故國的高貴品質。
《說文》釋狐,說狐是妖獸,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後,死則丘首。這說明到漢代,狐狸都還是主要被視為正面形象。《山海經》上說:“(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又說:“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然而,這種四足九尾且能吃人的怪獸卻也代表著祥瑞。《白虎通·德論》中一篇《封禪篇》就載:“德至鳥獸則九尾狐見。”說是九尾狐現於人世,代表天下太平,更象徵王者子孫繁盛。到了漢代,九尾狐的祥瑞身份更進一步得到確認,它甚至能夠位列西王母座前了。
另外,狐狸的毛色確實十分漂亮,色彩繽紛,而且還有銀狐、藍狐、白狐、紅狐等等不同顏色的種類。在民間故事裡,狐的皮毛色澤也帶著神秘的色彩,自古以來就有千年始見白狐,萬金難求的說法。
戰國時期,齊國的孟嘗君,著名的四君子之一,向秦昭襄王獻了一件毛長兩寸的白狐裘,秦王非常高興,回宮向寵愛的燕姬誇耀:“非千年狐狸毛色不白,這裘專取白狐腋下皮毛綴成,實是稀世之珍。”秦王原打算拜孟嘗君為相,卻因右相樗裡子的勸說而改變了主意,以至於很快就對孟嘗君起了殺心。孟嘗君得知訊息,非常驚慌,求人向燕姬獻上兩雙白璧,請她向秦王代自己求情。燕姬卻提出非白狐裘不收。然而這白狐裘整個齊國也只有一件,孟嘗君哪裡還獻得出來?正在焦急之時,他的一個門客自告奮勇地站出來,連夜潛入秦宮內庫,裝成狗的聲氣將白狐裘偷了出來,讓孟嘗君去獻給燕姬。果然換得燕姬的幫忙,得以離開秦國逃生。
有狐:狐仙來儀,請勿自摸(2)
同時,狐狸又是聰明伶俐的。只不過,在人的眼裡,這種聰明伶俐被看成是多疑狡滑。讀《戰國策》之“楚策”,讀到“狐假虎威”的故事,不能不讓人佩服狐狸的聰明機智。自己的力量弱小,卻善於借力。不過,作為萬靈之長的人類,自然不希望有畜牲勝過自己,只好盡行貶低它的聰明才智。“狐疑”一詞就出現在屈原的《離騷》裡。更有意思的是,在國外對狐狸的機智也頗有認識。俄國思想家伊賽亞·柏林就把思想家分成刺蝟與狐狸兩種,前者偏重理性,存一大智;狐狸偏重經驗,足智多謀。
三國時陸璣作《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說,“狐,獸名,舊說以狐有媚珠,善變化,其為物妖淫,故詩以刺惡”。從此,狐的三德之性才被其妖淫之性掩沒。晉時郭璞的《玄中記》就已經把狐狸修煉成精後的所作所為說得有聲有色:“狐五十歲,能變化為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或為丈夫與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盅魅,使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為天狐。”
但唐朝的張��凇凍�百菰亍さ諏�懟分芯陀姓庋�哪諶藎骸疤瞥躋嶽矗�儺斬嗍潞�瘢�恐屑漓胍雲蚨鰨�騁�餚送���掄叻且恢鰲5筆庇醒柙唬骸�蘚�齲�懷紗濉!�焙�吹鉤閃絲曬┘漓氳納窳恕�
現代的男人讀了這首《有狐》的詩,一定備感欣慰。特別是單身的、失業的、流浪的,夢中多少次希望遇到這樣一位狐仙,給我愛情,給我溫飽,給我慰藉。所以後世蒲松齡老夫子寫《聊齋志異》,一口氣寫了那麼多狐仙,其實都是一個落魄文人的自我安慰、自我撫摸。
“子不語怪力亂神”,孔老夫子在選《詩經》時顯然是沒有後世那種把狐狸看作“狐狸精”的觀念的。所以《毛詩序》雲:“《有狐》,刺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