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關雎:會錯了意的千古絕唱(1)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周南·關雎
倘若有人在河那邊對你唱:“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看過來,看過來……”你可千萬別會錯了意。那一定是一個你從不認識的男子,在調你的情。為什麼?倘若是你認識的男子,他絕對不會不喊出你的名字。而且,在這樣一種場合,他越是喊得親熱喊得甜蜜,越是能捕獲你的歡心。倘若他對你有情,而你對他無意,他也不必感到尷尬。
同時,你絕對不要聯想到,這是廣西的劉三姐在跟你唱情歌。劉三姐所唱,心中並沒有你。她只是一種表演,一種內心情感的發洩。要知道,真正的情歌,只適宜於兩個人之間。大庭廣眾之下唱情歌,十有###是一種挑逗,你如果願意被挑逗,你才可以和他漁歌互答。
《關雎》便不是這樣一首情歌。
讀《詩經》當然不能不讀這一首《關雎》。《詩》有四始,《關雎》,風之始也。
什麼是“風”呢?《詩經》有十五國風。有關這個“風”字的解釋,三千年來,不勝列舉。《毛詩序》是這麼解釋的:“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毛詩是什麼東西呢?西漢之時,有四大家傳授《詩經》的學者,一是魯國(諸侯國)的申培。申培是什麼人呢?他大約生於公元前219年,死於公元前135年,少年時代跟浮邱伯學詩,做過楚國的中大夫。漢高祖十二年時,劉邦到魯國還專門接見過他,後被漢文帝拜為博士,漢武帝時,他做到太中大夫。他所傳授的《詩經》稱魯詩。他的弟子眾多,著名的就有趙綰(做過御史大夫)、孔安國、慶忌等人。一是齊國的轅固,這是個大儒,很有意思。一次,轅固與黃老道家學者黃生在景帝面前爭論湯武革命問題。黃生根據君尊臣卑理論認為湯、武並非受命而王,而是弒篡;轅固則強調湯、武乃人心所歸,是受命而王。景帝對於兩人的觀點不置可否,以“食肉毋食馬肝,未為不知味也;言學者毋言湯武受命,不為愚”的判語結束了這場學術爭論。景帝之母竇太后崇尚黃老之學,好讀《老子》書,她向轅固請教,轅固直言不諱地說:“此家人言耳。”說黃老之學是婦道人家沒見識說的話,貶道家而揚儒家。竇太后聽後大怒,命令他到野豬圈裡和野豬搏鬥。幸虧漢景帝暗中相救,才得以脫身。他所傳授的詩就稱齊詩。一是燕國人韓嬰所傳授的詩,稱為韓詩。他生於約公元前200年,死在公元前130年。景帝時官至常山太傅。
這三家詩因為用的都是“今文”,就是當時西漢流行的語言文字,因而風行一時。而毛詩晚出,前三家被立為博士,成為官學之時,毛詩只是在民間傳播。它是由魯國人毛亨(人稱大毛公)和趙國人毛萇(人稱小毛公)所傳授的,所以稱“毛詩”。而毛詩用的不是當時的文字,是古文,就是秦漢之前的文字。這樣一來就有了四家爭鳴。這幾個人都是飽學之士,有的還是從前朝走過來的,相當於現在所說的“國寶級”人物。四家所講述的詩經都不大一樣,互相之間也就存在競爭。偏偏奇怪的是,前三家詩最後都沒競爭過後一家,三家都先後消失了,而用古文傳授的毛詩反而流傳了下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詩經》本子,就是“毛詩”。
《毛詩序》又是怎麼來的呢?二“毛公”對詩的解釋,稱“傳”;後來東漢一個大儒叫鄭玄的,給毛詩做了“箋”,人稱“鄭箋”,後來元好問有首詩叫作:“詩家只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說的就是西昆體詩雖好,可惜的是缺少像鄭玄那樣的箋註。後來唐代人孔穎達又做了“疏”。傳是對原詩的解釋,箋是對傳的解釋,疏又是對箋的再解釋。這三家合起來就成了後來的《毛詩正義》。《正義》裡面有序,分大序、小序。小序是列在每一首詩之前的,用來解釋各詩的題旨的,大序只有《關雎》一篇才有,相當於後世的總序。小序的作者相傳是子夏、毛公,子夏就是孔子的弟子卜商,做過春秋時魏文侯的老師;大序的作者,鄭玄認為是子夏,但從朱熹開始,都認為是東漢衛宏。朱熹的根據是什麼呢?就是根據《後漢書·儒林列傳》所說的:“(衛)宏從(謝)曼卿受學,因作《毛詩序》,善得風雅之旨,於今傳於世。”范曄又是根據什麼認定衛宏作《毛詩序》的呢?不得而知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