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五虎爭雄”���
中國官方經濟部門有一個權威性的全國“百強縣(市)”排名,已經搞了十幾年。它是以全國縣級單位的生產總值作為參考依據而進行的一種非常顯而易見的標誌性實力排序。這個名單中,全國人民都習慣性地聽到有這麼幾個縣(市)總在前十名,它們是:崑山、張家港、常熟、吳江、太倉……
我經常在全國各地採訪,也經常聽到一些省、區領導格外重視自己的區域經濟實力在全國的排名位置。雖說現在有人對把地區生產總值作為衡量一個地方的經濟實力的標準提出疑義,但誰也無法迴避生產總值對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具有的重要意義。“發展是硬道理”,在科學發展的前提下,GDP仍然是我們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的一個基本的經濟發展指標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保障。對於許多省、市、自治區來說,能夠在“百強縣(市)”上掛個名是件了不得的事,能夠在“百強縣(市)”前十名中掛上名就更是中頭彩的大事。蘇州太“牛”,一個地區就有5個縣(市)進入了前十名!而蘇州其實總共才管轄5個縣(市)。
“五子登科”!這種驕傲只有蘇州才有。
新中國成立後,蘇州的行政區劃曾經有過多次更動。1983年前的蘇州地區除了上述5縣(市)外,還有吳縣、無錫縣、江陰縣,這三個縣也是了不得的經濟強縣。後來無錫縣和江陰縣劃歸了無錫市。吳縣也在2001年一分為二劃入了蘇州城區。我記憶中的吳縣,一直是全蘇州各縣中的“老大”。這不僅因為它獨佔與姑蘇老城唇齒相依的特殊地理優勢,而且吳縣是“吳文化”的中心地帶,自古人傑地靈,物產富庶,始終為兄弟各縣之榜樣。吳縣納入蘇州城區後,對蘇州城區的拓展和繁榮起著歷史性的作用,而由吳縣一分為二的吳中、相城兩區也發展得十分迅猛和健康,甚至可以用如詩如畫來形容。相城區北靠無錫、常熟,東挾大半個美麗富足的陽澄湖,東南毗鄰崑山和蘇州工業園區,形成了勢不可擋的經濟態勢。吳中區上有蘇州高新園區的科技颶風攜帶、後有靈山、光福等諸多姑蘇的歷史與文化的天屏支撐,更有風景迷人的東山、西山“雙足”傲立太湖,正歌唱著一曲曲醉人的“蘇州美、太湖美”……
在我們敘述和歌頌蘇州“五虎”風威時,不應忘卻吳縣在蘇州改革開放30年中的歷史地位——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18章崑山的稱王之路(1)
2008年10月16日,《人民日報》以一個整版發表了題為《以開放打造中國百強之首》的文章,這篇由中國特色發展之路課題調研組寫的“崑山市經濟社會發展調查”,顯然是中國最高層對崑山經驗最具權威的總結。《人民日報》編者這樣說:改革開放30年,崑山初步實現了由單一農業向農業、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的轉變,由依靠外資帶動向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轉變,由分散佈局向集中佈局推進集約發展、節約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轉變,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向共同富裕、和諧進步的轉變,由城市規模擴張向城鄉協調發展的轉變,由粗放型增長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協調發展的轉變。崑山是“蘇南模式”的一個縮影,“崑山之路”雄辯地說明,只要轉變發展方式,快速度也可以有好質量,工業化也可以有好生態,城市化同樣可以實現城鄉統籌。只要堅持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當地實際,搶抓機遇,創造性地開拓發展思路,就能探索出以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為主要特徵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之路。
老實說,我還沒有看到中央權威機構會對一個地方的評價給予如此全面的肯定和高度定性。中國改革開放30年走的是一條什麼樣的道路·中央的結論和總結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之路”。什麼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之路”呢·《人民日報》的“編者按”再明確不過地告訴我們:崑山之路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之路。
崑山現在的名氣早已是神州大地皆知,因為崑山是全國兩千多個縣市中的“百強之首”,在這百強縣(市)中,蘇州現在的五個縣級市一直處在前十名,而崑山則是多次雄居“百強之首”。不容易,很不容易,也許除了崑山還沒有哪個縣(市)能達到如此水平。
我在蘇州,所以我瞭解蘇州幾個縣市之間的較勁。可以說從解放初期一直到現在,他們之間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明的暗的較勁——當然這是你追我趕的、奮發向上的、為國家爭貢獻的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