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是盛澤辦市場的一大特色。所謂“買了爆竹讓別人放”,就是吳江人和盛澤政府只管把精力放在建設好和完善好市場的設施與配套工程上,至於利益儘可能讓客戶賺得,甚至寧可讓外埠人多賺,從而使得盛澤絲綢市場在紡織之鄉的蘇南地區迅速崛起並輻射與影響周邊縣市。
“第一年,市場的交易額為1�2億元;到了1990年,已經達到10個億,成為國家農業部評選的全國十大鄉鎮之首。‘華夏第一鄉’的名稱就是這樣來的。”年已花甲的老沈自豪地說,“當年我當經理時,一天接待外地來參觀取經的人最多時達17批,開始我自己掏錢請他們吃飯,到後來,哈哈,我請不起了!90年代後,我們吳江一帶的農民基本不種田了,農民們忙著開廠織布做生意,田地都給了紹興人種去了。這跟老人們講的盛澤舊時一樣,明清時我們這兒的人都當了工商戶,紹興人過來種地養蠶。新中國成立時盛澤劃成分,結果發現紹興籍的人特別多。”
盛澤的絲綢產業大發展是在上世紀90年代以後,此時以盛澤為中心的吳江、嘉興和湖州及蘇州的絲綢業及紡織業飛速發展。1995年,*總書記也來到盛澤視察,他對這裡的“日出萬綢,衣被天下”的繁榮景象,給予高度讚賞。20餘年來,盛澤絲綢產業始終位居全國同行之首。2007年,市場交易總額超達500億元,“中國第一鎮”的威名已不再是神州大地上的傳說,她已載入世界經濟發展傳奇史。
現在你到吳江,主人必定先要帶你去盛澤市場看一看。到那裡,你想象不到這個在廣闊田野上崛起的“絲綢之都”竟然會是中國的一個鄉鎮駐地。那聳入雲霄的五星商貿大廈,那一望無邊、熱鬧喧嚷、兩邊豎立著萬千商戶標牌的商街,那萬臺無梭機齊聲轟響的巨型車間……你看後除了驚歎還是驚歎!
“想看看漢通盛澤人嗎·”主人問我。
求之不得。
於是我隨吳江同志到了盛澤商貿街的一個叫“漢通”的店面。老闆是一位比我年歲稍大些的“大阿姐”,姓錢,名阿玲。極普通的盛澤人,錢阿玲人樸實,生意卻做得驚心動魄。
她上來就直言快語地說道:“我人長得難看,可布做得相當好看。”這話惹得我們開心地大笑。其實阿玲姐長得也很秀氣,心眼更好。
第21章吳江的金木水火土(13)
阿玲姐介紹說,她21歲進鄉鎮企業,那是1974年的事,一個只有十個人的水泥製品廠。
“我當倉庫發貨員。後來鎮上辦了東方絲綢市場,我進了東方絲綢印染廠,30塊錢一個月。領了工資就分給家裡六個兄弟姐妹,自己留6塊,這6塊錢還要給弟妹做衣服。那時家裡貧,可我是全大隊惟一一個進廠的人,很光榮的事,可以說是鄉鎮企業讓我和我全家擺脫了貧窮。”阿玲姐一邊做著生意,一邊娓娓向我道來,“後來鎮上有了市場,加上原來的廠也轉制了,我就自己出來做生意,一直到1998年自己辦廠。當時買了15畝地,6萬塊一畝,共投資2000多萬元,一半是過去廠裡的同事,一半是下崗工人……”
“廠呢·”我看看並不大的店面,想知道她投資2000多萬元的廠子所在。
“我們去看看·!”主人笑著建議。
“好啊,走!”
於是我們坐上她的豪華車,十幾分鍾後到了盛澤“工業區”的一片非常氣派的廠區。
“這就是我的廠。”主人說。
進廠門,抬頭見一棟三層大樓,新的。裡面剛剛裝修完,能照出人影的大理石地面和牆壁,以及一間間寬敞的辦公室及會議室,不由令我驚訝地問主人:“阿姐,你夫婦倆用得了這麼多的地方嗎·”
“用得著。”阿玲姐笑笑說,“我的產品現在跟六七個國家的外商有貿易,‘老外’經常到我這兒來,過去一直讓他們住賓館,以後他們住我這裡就行了。”原來如此。
再進她的紡織車間時,我完全被這位盛澤阿姐的家業所折服了:數百臺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電子織機正在齊鳴,令人想象不到的是,她織的絲連肉眼都看不到——細到頭髮的十分之一!
“我現在做的都是國際市場上的高階產品,平均一天要出兩個新品,一年要做500—600多個品種。這個車間的400臺無梭織機,24小時不停……”主人說。
“你一年能賺多少錢·”我忍不住問個傻問題。
直率的阿玲姐,毫不猶疑地說:“我公司一年的交易金額大約一個億……小老闆喲!”
“一個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