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2/4頁)
嘟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權徹底明確地劃出,並且給予法制上的支援,乃是現代西方所獨創。
劉秀鼓吹天人合一觀念
想對中國初期專制時代有更確切的瞭解,我們務必對後漢作更精細的觀察。
雖說兩百年的思想史無法在一篇文章裡概括說明,但我們可以說“自然宗教”(natural religion)在漢代思想史裡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尤其是以後漢,更為明顯。它的核心觀念是天人合一。陰陽之交替既及於人事,也見於自然現象。由於自然現象與人事變化都是根據相同的內在律動,所以兩者是同一的。既然是天人合一,那麼宗教與政治間便不再是對立,而神聖與世俗間也不再有所區別。照這樣的邏輯推衍,則生與死便不再有明顯界線。所謂長生不過繼續著現世界之經驗而無其痛苦,那麼以浮雕來愉悅死者也已恰到好處,而用不著贖身超度的那一套了。天人合一的觀念,也使建築師設計時盡心竭力地構成理想上的完美,美觀務必包括一個整體的輪廓。
從《後漢書》裡我們可以知道,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而黑夜最長的一天,自此以後即陰氣漸消而陽氣漸長。因此,每逢這一天,漢代的官僚,包括中央政府及地方官,便都按時換著紅色袍服,所有的樂器也在那天經過一番調整。又將水與炭的重量量出來,以驗證季節對物重變化之影響。日晷儀上的影長,也在當日量出。只是我們無從確定如此這般的活動,僅在表彰陰陽交替之際,其影響及於各種事物,或是因為實踐的參與可以促成其陰去而陽來。在當時人的眼光裡,可能認為因參與而有推進之功效。
在漢代,尤其是後漢的國家祭典中包含以上種種複雜的成分,可見他們認為朝廷並不僅是人間的組織,如果再用它去維護某一社會階層的利益與特權,更是不成體統。這並不是基於現世界利害的考量,而是他們認為,天子務必對上蒼負責,而使治下的億萬生靈滿足愉快。劉秀的朝臣曾於公元54年勸他到泰山封禪,以便確定他受有昊天之明命。他當時以天下蒼生尚未能安居樂業為理由,拒絕了這項建議。不出兩年,他卻改變初衷,舉行了封禪禮。這當中自然有可疑之處。什麼是安居樂業的標準?由誰來作判斷?答案雖然曖昧不明,而更有其功能。以今日的眼光看來,後漢之意識形態著重一切保持原狀,朝廷則冀望向各方一致討好。劉秀與王莽之鬥爭至為短暫。他的帝國實際上是從造反的農民及各地軍閥手中奪來,征伐的時間超過十多年。當初是因為自衛和保持自己的人身與財產才舉兵,劉秀與他的將領當然從未忘懷於本身之利益。但是他也熟讀經典,更加上在農村的實地經驗,知道社稷之安定,在於大多數農民之要求得到滿足。此中不同的利害不容易調和。因此,他鼓吹天人合一、自然和諧等觀念,更可以在行動上保持自由,不被拘束於一定的主張與政策,而以微妙的手段,遂行其妥協與不走極端的用心設計。所以劉秀注重公眾建築之風水,他也以學者的姿態討論符讖吉凶。他所追求的並非個人來生的幸福,而是帝國在現世界之福祉。這種種舉措與言行,都載於典籍。由此看來,前述“自然宗教”、“國家祭典”都與妥協和保持原狀的宗旨相表裡。這種漢代的思想體系,劉秀和他的兒子劉莊都竭力提倡。
第六章名士成為軍閥(3)
豪強兼併是農村社會亂源
劉秀和劉莊在財政稅收上的表現也相當成功。他們的方針是將稅率極度抑低,可是在規定的範圍內毫不通融地執行。根據官方的資料,土地稅只有收成的三十分之一。前漢的鹽鐵專賣,在後漢業已罷除。劉秀的詔令也一再提到解放奴隸為平民。全面確定稅則是在公元39年。翌年即有十個郡守因所報不實而死於監獄。他們父子嚴峻而有心計。全國納稅戶數在王莽時代一度急劇減少,但在劉秀父子的主持下,至公元1世紀末,其數目不斷回升,自此可見新朝代的舉措合宜。公元2世紀情況略不如前。雖然不斷地與羌人作戰,宮廷內的生活也日趨奢華,可是國庫仍然沒有大量的短絀。但是在對付私人財產時,後漢朝廷暴露出它在制度與組織上的缺陷,終而造成朝代之覆亡。
在任何條件下,私人財產之膨脹總會產生問題。這私人財富可以立即變為政治權力,有時這些財富也避免不了在政治場合之中角逐。司馬遷曾提出,公元前154年很多王國全面叛變之際,西安的一個商人在三個月之內所貸之款獲利十倍。在這情形下,他所貸之款在支援朝廷之中央軍,可是不同情況之下,私人之財也可用以支援叛軍。在更為特殊情形之下,鄉村間之財富更可以促成變亂。
中國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