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令夕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的創作息息相關:至東向西,遠眺大孤山猶如巨鰲奔向大海,巨鰲頭頂觀音庵。北坡,巨大的觀天大佛仰臥山巒;東坡中,三塊石隱約可見;山腳下,大洋河像一條玉帶繞山向西南而去。依南北望:駝峰下古剎隱約錯落,滿山樹木蒼翠青碧,民房沿山腳排開,兩個渡口東西相望。這樣的一派詩情畫意景象,能不疊印在曹雪芹的心中、生動鮮活在紙上嗎?
曹雪芹能夠得以在“櫳翠庵”(孤山上廟)、“蘆雪廠”(曹家堡),完成了妙語(妙玉)《石頭記》的創作,無不於大自然造就的鬼斧神工的環境息息相關。請看《石頭記》開篇的一段描述:
“……那僧笑道:‘此事說來好笑,竟是千古未聞的罕事。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便得久延歲月。’”
此段描述幾乎就是對上述大孤山美妙地理風貌的複製和再現:
“西方靈河”對應“大洋河”——洋為西方,大孤山傍大洋河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