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幣啊,這不是一個小數目,就是為了幫助我渡過這個難關。他站起來對大家講:我承諾,如果明後年公司經營狀況好轉了,我力所能及一定將你們多出的錢追回來!
不平坦的1998年就這麼過去了,然後迎接劉瑞旗的是一條更不平坦的路。
破繭 6(1)
世茂集團借殼上市;恆源祥品牌面臨危機。市、區兩級領導作出重要決定,劉瑞旗義無反顧決定買下恆源祥這個品牌。驚心動魄的一幕:短短几個小時8000多萬的資金交到了劉瑞旗手中……
1998年3月18日的一個早晨,位於南京東路西藏路口,即上海市百一店正對面的那一塊空地上,彩旗招展,鑼鼓喧天。設計高度為333米的永珍國際廣場(現在改名為世茂百聯國際廣場——筆者注)舉行盛大的奠基儀式。這是上海市整個浦西地區最高的建築物,比當時正在建設中的恆隆廣場,以及高達281米的明日廣場都要高上幾十米。這是黃浦區的大手筆,也是永珍集團的大手筆。作為董事長的於文娟自然欣喜萬分。其實於文娟也是一個頗有能力、喜歡做大事業的人,上一世紀80年代永珍百貨就曾在她的領導下發展到它的頂峰。此刻她躊躇滿志,正帶著永珍旗下的各位老總們,帶著集團旗下的各子公司的頭頭腦腦,站在主席臺上。在各位佳賓先後致辭以後,於文娟與出席這個典禮的市、區各相關領導,款款走下主席臺,手執鐵鍁,培土奠基,心中無比喜悅。
然而站在一旁的劉瑞旗卻始終高興不起來,他想起了金陵東路上恆源祥大廈的建設,花了6000萬,而集團才給了2000萬。他知道造樓是要花錢的,樓造得越高越大,更是要靠鉅額金錢堆砌起來,集團是不是有資金支撐起這一幢恢宏的滬西第一高樓?他心中始終存在著疑慮。
1年多過去了,11個億的人民幣擲了下去,永珍國際廣場完成了地下3層,終於浮出了地平線,但卻停了下來,因為永珍集團再也沒有錢擲下去了。這一幢巨廈不上不下,象一塊巨大的瘡疤暴露在南京路西藏路的鬧市中央,成了許多人心頭的痛。
但劉瑞旗似乎並沒有去關心這一切。順利度過了1998年以後,劉瑞旗大刀闊斧地對永珍集團的各下屬企業進行整合。他將目標鎖定在集團公司的發展上。他先後投資3000萬元人民幣注入上文提到過的以恆源祥為總商標、總冠名的五個公司(後來擴充套件成為七個公司——筆者注)。同時毫不手軟,關停並轉,先後砍去了六家不會賺錢只會放血的公司,如製衣公司、外貿公司、集團駐南非的公司等,這六個公司中可利用的資產則由恆源祥各公司買了下來。
劉瑞旗經過反覆考慮,提出在股份制的公司裡,經營者要持股,這樣經營者才會與自己的企業同生死共命運。這個提議在董事會獲得了透過。於是董事會與集團公司下屬各子公司的老總,按市場上價格出資陸續轉讓並持有了永珍集團的124萬股的股票,到了2000年,各經營者持有的股票達到了244萬餘股。
一切似乎都進行得有條不紊,集團公司的財務狀況有所好轉,劉瑞旗就開始加大恆源祥廣告的投放。因為他知道,自己是做品牌的,而做品牌離不開廣告。1998年的廣告投放少了,他要想方設法將這一年的影響與損失彌補回來。然後他並不曉得,一個重大的並將影響他下半生命運的事情正在悄悄地醞釀著……
前已說過,當劉瑞旗被任命為集團公司總經理的時候,上級領導曾明確地告訴他:永珍集團的資本運作由董事長負責。由於永珍集團國際廣場這麼一個大工程、大專案在上海的鬧市中心長期空置,上不上,下不下,成了變相的“爛尾樓”,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永珍集團再怎麼努力,都已沒有資金和實力擔扛起繼續建造“滬西第一高樓”的重任,於是董事會便想將永珍國際廣場這個專案出讓了,換一筆資金,經過反覆篩選,他們最後敲定的物件是世茂集團。
於是兩大集團開始討價還價,反覆洽談捭闔縱橫,以求其利。最後世茂集團的代表提出,既然永珍集團資金上有困難,那麼不僅是永珍國際廣場,而是整個永珍集團,是否可以整體轉讓給世茂集團,讓世茂集團買殼上市呢?
買殼上市?一個非常實際而又時髦的想法。於是,和世茂集團談判的對手從永珍集團轉到了黃浦區國資委。經過艱難的曠日持久的反覆協商、洽談、討價還價,在1999年末的前一天,即1999年的12月30日,“永珍集團股份轉讓的意向合約”正式簽訂。世茂出巨資買下永珍集團總股本中的股份,即5000萬股,成為永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