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削?這樣下去資本主義是否會復辟回潮?這件事震動了整個上海,甚至在解放日報引起了大討論。但討論歸討論,小店卻生機盎然地生存了下來。這無疑是在向世人傳遞一個資訊。於是更多的私人飲食店、咖啡酒吧、煙雜百貨、個體運輸等等的小店、小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地在上海各個角落生長了起來。現在上海飲食業的一些鉅子,如“鷺鷺”、“王朝”、“小南國”、“蘇浙匯”、“上海人家”等等,都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興盛起來的。
上海人畢竟是見過世面的,他們善於捕捉一切可以發財致富的機會。1986是農曆丙寅年,國家郵政局破天荒地發行了一套紀念農曆新年的郵票——8分錢1枚,著名畫家黃永玉設計的老虎。一版郵票64張,總價不過5元1角2分。許多人對此不屑一顧,但有人卻1版、2版甚至10版地買下珍藏起來。結果不到三四年的時間,當初5塊錢買下的一版郵票漲到了二三十萬,不少人就此積下了自己辦公司辦實業發展起步的第一筆資金。
不久,有關方面又發行股票認購證,30元一張。不少人將它當作是“騙錢”的玩藝兒,或者把它當作是為慈善機關募集資金。然而同樣有人將它當作是一個資本積累的重大機會。不少上海人又從股票認購證中掘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劉瑞旗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擔負起恆源祥掌門人的重任的。他掌管的不過是南京路上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店,給他的權力也極為有限,上面還有層層疊疊的領導和有形無形的束縛。然而他深思熟慮敢冒風險,拳腳四伸處處擊中了計劃經濟的死穴。他破繭騰飛,其影響遠遠超出了恆源祥,超出了上海老字號,甚至超出了整個上海的商業系統 ……
我們這一章為你講述的就是這位小個子的上海男人,這位百折不撓的鋼鐵漢子,他的破繭之旅,他的艱難騰飛。
1987年,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劉瑞旗初到恆源祥的興奮很快就淹沒在冰水之中。他接手的恆源祥首先是店面陳舊破敗。自從1956年7月恆源祥從扼著興聖街的咽喉之地金陵東路的141號搬遷到南京東路廣西路口以後,30年沒有裝修過。兩開間的店面,也一點不規整,一點不統一。就拿天花板來講,東半間是原飛輪制線廠批發部的方頂,西半間是原新光內衣廠樣子間的圓頂。再拿地板來講,一邊是馬賽克地板,一邊是瓷磚地板,典型的鴛鴦樓。而且19只櫃檯也是高高低低,多種規格,極不統一。30餘年來恆源祥幾輪經理,這麼多職工,你來我去,來來往往,從來就沒有人想到要改造過,裝修過;其次是絨線貨源的匱乏。當時絨線是計劃經濟模式中最堅硬的一環,它如同大米、食油、棉布,是按人頭分大戶小戶憑證憑票配給供應的。而國家提供給商店的貨物更是有限,光夠憑票供應的這幾斤。不需憑票供應的一些非全毛絨線,也只夠銷售半年。上海的一些生產廠家,已經在嘗試衝破計劃經濟的束縛到外地借用鄉鎮企業的裝置與原料,貼牌生產自己品牌的絨線了,而商店跑出上海到外地採購卻是十分困難,更沒有店家想到去外地辦廠了!
破繭 1(2)
劉瑞旗考慮再三,除了在恆源祥公開競選櫃組長,並根據每個店員的營業額派發獎金等措施外,更重要的決定是從裝修店堂門面開始。他認為整修一新的門面,不僅會給廣大顧客耳目一新的感覺,而且會提升恆源祥職工計程車氣,給企業帶來勃勃活力。他聞訊這一年度黃浦區百貨公司基建科裝修工程的資金還有餘額,便一次次到公司裡找有關方面死纏硬磨,終於上級領導被劉瑞旗的一片誠心所感動,批給他16萬裝修資金,這也是基建科當年剩餘的全部資金。上級領導再三叮囑他不能超額。劉瑞旗一口答應。夏天是絨線行業的淡季,1987年6月初,裝修工程隊進店,老房子一敲開,劉瑞旗便知道壞事了,30年沒動過的老房子,這裡要換那裡要修,16萬根本打不住。但他已顧不得這麼多了,他橫下一條心,該換該修的地方都要動,但工時不能脫期,一定要趕在9月份絨線羊毛衫銷售的旺季前完工。
劉瑞旗又將自己在搪瓷店當營業員時那種“拼命三郎”的精神拿了出來,樣樣事情以身作則幹在前頭。裝修一開始,恆源祥店裡的職工就分撤成幾個攤子,在其它的百貨店裡搭了個櫃檯做生意。白天他總要到這幾個櫃檯都轉上一圈,瞭解一下各櫃檯銷售的情況,以及職工的思想情緒,有時還要將所有的職工都召集起來開開會鼓鼓勁。此外他還要和銷售員一道跑批發站,想著從他們那裡多進一點貨色。他聽朋友介紹,說是無錫東亭有一家鄉鎮企業生產全毛絨線,於是專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