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健康狀況:“我母親需要不斷的醫治,需要每天護理、治療。這些在一個提供護理服務的養老機構更容易得到。”
·財務狀況:“我父母的醫療保險只報銷在醫療機構產生的費用,如護理和治療費,但不能報銷發生在家裡的費用。”
·社會和情感健康:“我爸爸如果跟我住在一起,會與外面的世界隔絕。在一個更為活躍的社交圈子裡,如成人的機構裡面,他會感覺更好一些,會有新的朋友,甚至還會找到一位新的伴侶。”其他的子女,比你更為顧及自己利益的那些子女,把父母安置在養老機構,不是因為那是對父母更為適合的選擇,而是因為那是對他們自己更為適合的選擇。他們這麼做沒有任何內疚感,他們考慮的是以下的個人因素:·“我是在家裡工作的,需要個人空間,需要安靜。”
·“我的孩子們需要我全心全意地照顧。”
·“我的婚姻經受不住這樣的壓力。”
·“我母親對我那隻名叫奶昔的貓過敏,而奶昔必須待在我們家。”
·“我父親的要求特別多,令人無法相信的多。全日照顧他,這種事情太難了。”米歇爾又寫信問我:“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會不產生內疚感呢?”
基因產生一定的作用。有些人生性就是索取者:當他們說“我”的時候,他們覺得自己是正確的。有些人生性是給予者:當他們說“我”的時候,他們會感覺骯髒、低廉、錯誤。生活經歷也會塑造我們。如果你小的時候,祖母跟你們住在一起,而祖母是一個積極的、充滿愛的人,今天的你可能就會邀你的母親住到你們家,讓她也給你的孩子們帶來你曾經享受過的同樣的、豐富的、隔代人之間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