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不可能是孩子自己原創的,無論是學好或學壞,都需要學。學,就需要有物件。對孩子而言,最值得他學習的物件只有家長。為了與家庭共存,孩子必須讓自己適應家庭關係中的一切,包括父母關係、父親的脾氣、母親的性格,還有他們的愛好和取捨,還有他們對環境的態度和做人的原則等等。對孩子而言,父母就是他們眼中的神,他們的一切都需要透過神來提供,而神是不可能錯的,如果神對自己有任何不滿的表達,那麼肯定是自己犯了錯。“沒有原則和立場”是孩子對家長的普遍態度。
心靈處方
有的家長以自己的權威性給孩子施壓,無論是我們剛剛涉及的餵奶,肺活量,還是後來的教育方式,都會給下一代造成心靈陰影,這陰影導致出的不良後果,小到在學校的成績不佳或人緣不好,大到成家立業後的困惑、焦慮和損失……因此,我們不妨從“人之初”開始,認識自己的孩子,從而反省自己的做法。
。。
3到6歲的家庭經驗成為孩子的人生大綱
案例 31
劉小姐:我從小便感受到父親因酗酒而經常發生的家庭暴力。所以我長大後,一方面對酗酒的男人十分反感,同時對這種男人又有一種拯救欲,因同情而生愛意。
諮詢師:您對這種男人的興趣,只不過是對父親的移情。
……
齊先生:我從小就生活在母親強勢的家庭環境裡,同時感受到父親的委曲求全。我長大後,被大家公認為是老實巴交的男生,對溫柔的女性總無法產生興趣,卻經常被強勢的女性吸引。
諮詢師:您的女友,只不過是母親的投射。
……
陳先生:我生下來就被父母送到外婆家,幾年後接回家住了一陣子,父母又因為太忙再次把我送到外婆家……這樣反覆送走了好幾次,直到我高中畢業後,才基本穩定下來。長大後,我總習慣於居無定所的生活方式,無法融入任何一個大家庭,同時也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