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與爭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聲”。就是在沒有正面描寫人物之前,就先已透過人物的笑語聲,傳出了人物內在之神。緊接著用黛玉的口吻寫出了一個*全場的“鳳辣子”:她滿身錦繡,珠光寶氣,“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如此細膩的工畫筆實寫,一個“恍若神妃仙子”的鳳姐,就風風火火站到我們面前了。那麼,他的原型又是誰呢?
說實在的,我確實難以從阿鳳的故事中找到與歷史人物契合物件,就算曹寅如此形容她: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我仍然茫然。作者一方面生花妙筆寫她“貌美”,另一方面又將筆削尖寫她“心狠”,她壞事做盡,卻又做過幾件好事。鳳姐象“霸王似的”(賈母語),“遮天蓋日,赫赫揚揚”(邢夫人語),“少說一萬個心眼”(周瑞家的語),“男人萬不及一”(冷子興語)。這樣一個雷厲風行,又毒辣無比,既讓人歎服,又讓人憎恨的“脂粉英雄”。最終結局卻並不好。這樣人物,便值得深究細玩了。
還是按照我一貫的解讀之法,先解人名,再解判詞與夢曲,然後回到文字中尋找切合點,以判斷我的結論是否正確。
“王熙鳳”諧音“望西風”,說明阿鳳原型與西部存在某種聯絡。又拆“熙”字,得“臣已、四、點”四字,再與名字連讀即“王臣已四點鳳”,諧音讀就是“王臣已似顛瘋”,這就證明,作者寫的這個人物,處於被逼狀態,曹寅也正好藉助這個人物,釋放自己的壓抑情緒。其動機非常明顯。
王熙鳳的判詞上畫的是一片冰山,上有一隻雌鳳。歷來很多人以為只照應“王熙鳳”的“鳳”字。這就小看作者的創意了。用“冰山雌鳳”四個字歸納這幅畫,諧音“冰山飼蜂”,那就是說,冰山上既無花草,又無樹木,在那裡養蜂是不可能的。當然,也可這樣理解,冰山比喻靠山,易化,所以靠不住,一隻雌鳳落在那裡,豈不是隻“痴”鳳?到底哪種理解接近作者本意,繼續解讀判詞就知道了。
判詞: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解讀1:【還了,偏從莫死,來都,自捱磨,此生財已充,而令三人莫哭,想金陵,死更哀。】這又是曹寅借他人判詞,判自己遭遇,估計那時夫人李氏到京。先是康熙下旨要曹顒進京放任,又變賣家財償還織造累年虧空,都是迫不得已,想活命才相信康熙的話,哪知進京依然受盡折磨,家財已充公,康熙卻命三人莫為家財惋惜,若還想回南京的話,全家將死得更慘。
解讀2。【你這隻蜜蜂,卻待到國是衰微,朝政沒落的時候才飛出來,原都為了愛財,可現在江山草冷林休,沒有*粉的地方了,若不聽我勸,將來一定死得很慘,與其他王子一樣,含冤下葬皇陵。】
我為什麼要這麼解?先得從“一從二令三人木”這句話說起。這句話紅學界一直無定論,千奇百怪,各有各的解法,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沒有脫離賈璉與王熙鳳婚姻的角度。即阿鳳剛進賈府,按“三從四德”,對賈璉言聽計從,後來,就開始反客為主,對賈璉發號施令了,再後來,被丈夫休妻。的確,曹寅是如此安排故事的,理解也算正確,問題是:若如此,則王熙鳳的判詞,成了故事的歸納總結,豈不多此一舉?可見,世人依然只解得皮毛,沒有將作者深層次的涵義解讀出來。
“一從”是淺顯的字謎,指“叢”,引申義“草”,“二令”也是字謎,指“冷”。“三人木”即“三木人”,指“林休”二字。“一從二令三人木”就是指“草冷林休”。意思是江山荒蕪,什麼都沒有,蜜蜂是不能在此*造糖的。
這裡的“糖”,就是王熙鳳的原型人物胤禟。解“鳳辣子”的“辣”字,得“辛”、“束”二字,分別代表“辛苦”和“花萼”。辛苦*只為“禟”,與判詞“都知愛慕此生才”同出一理。這一明一暗兩個人,最大的共同點是一個“貪”字,曹寅就圍繞這一個“貪”字,為他們淡妝濃抹傳神畫像。
王熙鳳貪財,不用我多講。“大鬧寧國府”的時候她向尤氏要五百兩銀子,其實她打點只用了三百兩,要了五百兩,她又賺了二百兩。再如鐵檻寺老尼淨虛為了要幫長安府太爺的小舅子搶親,許她三千兩銀子。她便透過關節暗地使長安節度雲光逼婚,結果迫使一對青年男女雙雙自盡。這足以證明王熙鳳算計之精、聚斂之酷。她曾跟平兒說:“我的名聲不好,再放一年(指放高利貸),都要生吃了我呢。”這話什麼意思呢?讀者當然不明白。其實,上面說的這幾件事,均與胤禟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