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調查,總金額猛漲到了11億美元。當年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有7%的受訪者從加拿大購買過藥物。加拿大現在有大約140家網際網路製藥公司,而1999年只有10家。
還有一個問題——從加拿大購買藥物是違法的。你可能還記得,1987年,在製藥公司的堅持下,議會同意了禁止除製造商之外的任何人進口藥物。理由就是這項禁令保護美國人不受假冒藥物的危害,但是實際上另有原因,那就是該行業堅持認為它應當從來自加拿大的“不公平”價格競爭中受到保護。一個用“自由市場”的浮誇言辭來包裝自己的行業,堅持認為來自另一個國家的競爭是不合法的。該行業把美國周圍的“吊橋”都拉了起來,這樣美國人就不知道他們到底多付了多少錢。這個騙術一段時間內起了作用,但是今後再也不會得逞了。新罕布什爾州2003年對可能投民主黨票的選民進行的民意調查發現,83%的人相信從加拿大進口藥物應當是合法的;只有7%的人反對。
狂歡結束了嗎?(2)
而藥物的安全性問題呢?當然,假冒藥物確實是一個日趨嚴重的問題。原因在於有換標籤的各種複雜技術做後盾,還有不斷增加的不正當的供應渠道。通常並不是只有一個總批發商,而是有眾多二級渠道商。製藥廠本身也分佈很廣。實際上,大型製藥公司有眾多的工廠分佈在世界各地。例如,輝瑞公司在它的網站上披露它在32個國家中共有60個製藥廠。另外,美國品牌藥的許多關鍵成分都是從國外進口的。而且請記住,大型製藥公司中有一半總部在歐洲。
在這一鏈條上有許多環節,假冒藥物都可能充斥進來。在最近的一個案例中,有一個批發商偷取了數百瓶用於幫助艾滋病患者維持體重的荷爾蒙,用假冒產品替代真貨,而將真的荷爾蒙透過網際網路賣給了健美機構。在另一個案例中,治療貧血症的藥物Procrit的標籤被貼在了裝了水的小藥瓶上。但是,認為從加拿大進口藥物的假冒率比美國本土藥物的假冒率高,是毫無根據的臆想,倒是前者的假冒率可能更低。任何東西的假冒產品價格越高獲利越大——對於處方藥來說,美國的情況正是如此。另外,當製藥公司(不論總部在哪裡)想在美國市場銷售藥物從而尋求FDA批准的時候,它們必須符合FDA的生產標準,而且FDA有權對它們的生產工廠進行調查——不論這些工廠坐落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因此,對於進口藥物的生產標準,只要它們有FDA的批准,就不應當有什麼額外的擔心。而且我們還應當知道,加拿大有與FDA相當的機構,其工作的仔細程度可絲毫不遜於美國的FDA。
城市和各州都由於日益增長的藥物價格而面臨預算的緊張,因此人們現在很樂意去冒犯法律,諸如老年人去加拿大買藥或從網際網路上郵購藥物。這開始於2003年,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Springfield)市勇敢的市長邁克爾·阿爾巴諾(Michael Albano)允許該市的職員從加拿大購買處方藥。據估計,這項措施將會使該市每年為其18 000名職員花費的處方藥成本由1千8百萬美元降至9百萬美元。該市長與加拿大一家藥物供應商CanaRx簽訂了協議。除了收到過FDA的警告之外,該措施執行得很順利,市長阿爾巴諾直到退休之前一直扮演著他親切而又頑固的角色。他的繼任者表示將會繼續執行這項措施。這開啟了防洪閘門。
波士頓也宣佈將於明年開始從加拿大進口藥物。到2003年底,有12個州的官員表示打算為他們的職員和沒有保險的居民從加拿大進口藥物。馬薩諸塞州的總律師給FDA的委員寫信分辯道,他並不是有意要冒犯法律,確實需要進口來約束一下不斷上漲的藥物價格,而且只要FDA願意,就可以將這種行為納入它的管轄範圍之內。大型健康保險公司也採取了行動。其中最大的一家聯合保健公司(UnitedHealth),同意為美國退休人員協會的97 000名成員從海外購買的藥物進行補償,並聲稱這項政策只是為了方便出國旅行的顧客——誰都不信的說法。
製藥業的抵制,議會的左右為難
大型製藥公司開始報復。首先發動進攻的是葛蘭素史克公司。這個英國的製藥業巨頭開始要求加拿大的藥店不要向美國銷售葛蘭素史克的藥物——作為獲得藥物的條件。緊接著是輝瑞公司要求某些特定的加拿大藥店直接從公司買藥,而不透過批發商。這樣,該公司就能夠追蹤訂單數量,一旦這些藥店儲備了超出滿足當地消費者需要的藥物數量,就切斷對它的供應。禮來公司告誡自己的批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