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荷板凳龍”,簡稱為“荷龍”,芙蓉人則習慣上叫“劃板凳龍”,簡稱為“劃龍”。
芙蓉劃板凳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它跟大荊、白溪等地的做法一樣,主要扮演神靈崇拜的角色。因為龍是華夏民族的圖騰,是農耕民族所崇拜的神靈,歷史上各地都建有不少龍亭、龍王廟,在敬神、請神活動中,以滾龍燈來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相當普遍,所以芙蓉也一樣,當地的老百姓想法很樸素:劃板凳龍時,大家只要看看龍,摸摸龍,拜拜龍,或聽聽龍詞,給龍燒上幾炷香,放上幾串鞭炮,特別是能扯到幾根龍鬚,那就能討到吉利。有關這方面的情況,大荊楊舞西先生在《白溪大荊燈板龍》(見樂清人文集羽《簫臺清音》)一文中曾作過相關記述,現摘要如下:
芙蓉板凳龍(2)
凡鬧滾龍的村,一般都在年三十夜或正月初一夜去竹山砍竹,稱為斫龍竹。去時敲鑼打鼓,竹山主人聞聲也不喊不追,竹砍後付以紅包代金,用石塊壓在竹根讓主人取去。第二天,村民們自告奮勇動手劈竹扎龍。約經三四天,龍頭龍尾扎繪完成,龍燈板亦拼湊加工完成。初五或初六夜天氣晴好,便可出燈遊春。第一夜入神廟參香後照例先遊本村,以後各夜先近村後遠村,雨天休息,興盡而止……接受滾龍的場地一般以宗祠為主,亦有荷到(滾龍滾到)庭院寬闊的人家,稱為“荷地盤”。龍燈出遊之日,先發紅帖作通知,以便接受者準備迎接和觀賞。如恕不接待,可將原帖奉退。龍燈到時,一般都擺香案迎接,或備茶酒。龍燈進村(宅)後,龍頭便立於香案前,接受祭禮和贊賀。致賀詞者俗稱“催龍先生”(音參音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