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陶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父親去世後,魯迅就代表自己的一家,和族中的十多戶人家議事。這些名分上是長輩的人們,常常譏諷和欺侮魯迅。有時候,當大家公議這一房中的重大事情時,往往逼著魯迅表態。魯迅說要請示尚在獄中的祖父,話剛出口,便有許多惡意的眼光射向魯迅,像燒紅了的針一樣,刺傷著他的心。在人間原來竟有這樣意想不到的冷酷與陰險,要不是這場災難的襲擊,他也許還不會看清人世間這許多原被脂粉塗抹著的真面目。
魯迅對他曾經迷戀過、沉醉過的家鄉開始感到厭惡了。他看透了那些人的嘴臉,他不願意再和他們一起生活,也絕不願意去學做幕友。他決定離開家鄉,離開這個過去使他感到愛和歡樂,而現在卻只給他帶來痛苦和憎惡的家鄉。
別了,家鄉!心靈裡飽含著苦痛的魯迅,決定到別的地方,走別的道路,尋找別樣的人們。
(選自《魯迅傳》林非 劉再復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異地的追尋(1)
家,無可挽回地破落了。家庭的破落逼著十八歲的魯迅去尋求新的路。
現實的路,除了魯迅蔑視的沒落書香世家子弟常走的充當幕友、師爺和商人之外,可行的只有兩條:一是傳統的路,即讀書應試的科舉之路。中國一代代的舊知識分子在這條風波險惡的道路上顛簸、掙扎和苦鬥著,而他的祖父也正是沿著這條路走向彩色的寶塔,然後又摔進囚徒的牢獄的。魯迅不是不想在這種充滿著懸崖與荊棘的道路上試試自己的命運,只是艱難的家境實在無法支援他繼續讀書。另一條卻是異端的路,即學洋務。書生去當兵,這在當時並不光彩,它被世俗的人們看成是走投無路而把靈魂出賣給洋鬼子的邪門歪道。然而,世間的路雖多,對於陷入困頓的人們,是沒有太多選擇的自由的,魯迅只能走後一條路。
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史上真是一場悲劇。魯迅出生時,這個運動正處在高潮中,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洋務派,想透過引進西方技術來富國強兵,以挽救清政府的危局,然而這種微弱的變革卻遭到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閉關鎖國”的頑固派的抵制。最後隨著甲午戰敗,喪權辱國,洋務運動也宣告破產。洋務運動的失敗,使得洋務學堂的名聲更壞了。紹興城內曾辦了一箇中西學堂,不僅教漢文,而且教洋文和算術,可是在紹興的聖賢之徒眼裡,這簡直是可笑之極。如今,洋務運動走完了它的終點,而這個終點,卻成了魯迅走向社會的起點和第一個階梯。
魯迅對於自己將要踏上的階梯,是滿懷希望的——也許這裡正潛伏著光明。魯迅不相信中國社會到處都像家鄉一樣黑暗,都那樣充塞著狗—樣的勢利眼。他悄悄地下定決心:不管前面的路上有著怎樣崎嶇的山嶺,怎樣迷茫的風沙,也要闖一闖。中國的土地這麼遼闊,應該去尋找別一樣的人們,別一樣的土地,別一樣的冷暖。
1898年5月1日,魯迅決定遠走,他帶著母親辛苦張羅到的八元川資,把母親為他遠行而灑下的熱淚收進心裡,便告別了愛憎交融的故鄉,也告別了苦樂參半的少年時代。
家鄉混濁的河水把魯迅送到了上海,然後他又乘船沿著長江逆流而上。剛剛惜別故園的青年,立在船頭,翹首南望,只見江天茫茫,煙波浩渺,大地正籠罩著一派落日餘暉。在徐徐行進著的船上,他聽著陌生人操著異鄉口音在交談,突然感到一陣悲愴。一種交織著悲哀的思念之情像噴泉般地湧上心頭:在大江那邊,在看不見的遠方,有慈愛的母親和弟弟,他們這時在想些什麼呢?哦,一定是在思念著我,猜想著我走到哪裡了。幾年之中,家庭裡常是風風雨雨,祖父入獄,父親長逝,只有母親和弟弟守著那淒冷的家園。想到這裡,他禁不住淚水奪眶而出。與母親、弟弟朝夕相處的家庭生活結束了,他將要跨進社會的門坎了。在江那邊的煙波迷濛處,留下的是自己的少年時代,而在大江的這一邊,他就要開始自己的青年時代了。
經過一個星期的旅程,他來到了古老的南京城。
踏進南京的時刻,正是震動中國的戊戌變法的前夜。再過一個多月,即6月11日,光緒皇帝就要下詔“明定國是”,開始維新運動了。
1894年甲午戰爭失敗之後,帝國主義列強們更放肆地吞食中國的河山,臺灣、澎湖、旅大相繼被掠走。1897年底,德國艦隊又強佔膠州灣,這一新的陸沉之恥,震撼了大清帝國的朝野。康有為就在這個時候第五次上書。他沉痛地寫道,如不變法,將要國破家亡。光緒皇帝隨即也向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