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己說了一句很有奧妙的話,叫做以無厚入有間,他說我的刀本身就是薄的,並不厚,而骨骼之間是有縫隙的,我用不厚的刀準確地進入了縫隙,我又怎麼會磨損呢?所以整整19年拿在手中的一把刀,還像新的一樣。
我們把這個故事用在今天的生活中,如果我們人人做成這樣一個庖丁,讓我們的靈魂上有這樣的一把可以永遠鋒利的刀子,讓我們迷失在大千世界中的生活軌跡變成一頭整牛,讓我們總能看到那些縫隙,能夠準確地解清它,而不必說去砍骨頭,去揹負擔,大家不必是每天在唉聲嘆氣中做出一副悲壯的姿態,讓人生隕落很多價值,那麼我們獲得的會是人生的效率。
'畫外音'像庖丁解牛那樣,正確全面認清世界上的事物,是我們能夠清楚地認識自己的又一個重要條件,但是于丹教授認為,正確地認識自己最重要的,是需要我們能夠有自知之明,那麼我們怎麼做才能夠做到有自知之明,而怎樣才能不受外部評價的影響,正確地認知自己的能力呢?
莊子告訴我們,只要你心中有大境界,你才能夠看清超越行為內心真正的質地,也就是說真正內心裡面的這種大道、大言、大仁、大廉、大勇,一切一切都是內斂於心而不張揚。這種內斂於心被莊子說成叫做“天府”,一個人的心要象天府一樣含住天地萬物,而天府裡有什麼呢?還有兩個字叫“葆光”,他說這個葆光是個什麼東西,就是你內心保全一種大的光明,這種光明它是在天地萬物都變化,比如說大海都上漲的時候,它水位也不上升,而大家都從這兒舀水,它的水位也不下降,你不知道它源頭是哪裡,但是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普照萬物,這是一種內心的光芒。也就是說從認識你自己到發現傾聽你自己,到涵養孕育你自己,這是一個歷程。每一個人都擁有一個天府,可以有一種葆光的能力,到這個時候,人就不以外在的事功,來論自己的能力了。
大家都知道有名醫扁鵲,華佗扁鵲是作為中國名醫的代稱,但是有一次魏王問扁鵲,說我聽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擅長醫術,你跟我說說你們三個人中,誰的醫術最高明啊。扁鵲老老實實地說,我大哥醫術是最高的,我二哥其次,我們三個人中,我的醫術最差。魏王說那為什麼你天下聞名,而他們倆默默無聞呢?扁鵲說因為我大哥給人治病總能夠做到防患於未然,這個人病都沒顯出徵兆呢,他手到病除把病根給鏟了,這個人就像沒得病一樣,所以所有人都不知道他是真正在給病人去除預先的病;那麼他說我二哥呢,能治的病是在病兆初起之時,剛剛開始,他用醫用藥,就把病給壓下去了。所以大家總認為他能治的是小病,不知道這個病如果醞釀下去,那就是要命的大病,所以他能治小病的名聲,就流傳於鄉里,他說我為什麼說我的技術最差呢?是因為我只能在人已經生命垂危的時候再出手,我能做的就是給人破膿血、動手術、敷藥,看起來血淋淋這些事,都是我去做了,結果一做就起死回生,所以我的名聲就傳遍天下。但你其實看看我們這三個人的階段,防患於未然者最高,但天下不稱名;病初起而手到病除,被人認為是治小病,名傳鄉里;到人生命垂委這時候才挽救人,怎麼挽救他都有後遺症,這人都受損了,但是我卻名傳天下。這個道理告訴我們什麼呢?就是世俗的評判標準,未必真能評價一個人的質量,我們對於自己的評估,只有內心能做出準確的回答(于丹心語)。
中國民間是有這樣的說法,說有一家主人帶著一個小猴和一個小驢在一起生活,這個小猴就很機靈,它就總在房上跳來跳去,那個主人就見了人就誇,說我的小猴太聰明瞭,後來小驢看它老受表揚,自己也很費勁,有一天終於踩著柴垛艱難地上了屋頂,結果一上屋頂就把主人的瓦給踩破了,結果被主人給拖下來暴打一頓,這個小驢一直就想我終於做了小猴的事情,為什麼它要受表揚,而我要捱打呢?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樣的境遇,發生在很多很多人的身上,就是我們過分地仿效了他人的行為,我們刻意強調了社會通行的標準,所謂的時尚,所謂的流行,是有一種潮流趨勢,讓我們迷失自己的心,而趨同於統一的標準,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莊子一直在提醒我們,怎麼樣可以不流於俗呢?首先認清你內心的願望,你真正在以你自己生命的方式善你自己嗎?
在今天可以說在一個媒介充分發達的時代裡,流行的標準是很可怕的,流行是一種勢力,這就像每一個人都會受廣告的干擾,去決定自己購物的方向,流行是一種洗腦,流行可以告訴你,它未必是好的,但是你必須要從眾,我們往往有一個概念的混同,認為流行就是時尚,但其實時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