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外和向內觀看的兩種能力,向外可以去發現一個無比遼闊的世界,向內可以去發現一個無比深邃的內心,可以說外在的世界有多大,內心的深度就有多深,這個是完全成正比的。可惜我們這一生,一直用於外在的發現,而從來看不見自己的心到底是什麼願望。
在很多時候,是由於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太多太多被人安排好的事情,比如說從小的讀書,長大的職業,以後的家庭,有太多事情由於被安排好,所以沒有自己的追逐,沒有嘗試,甚至沒有挫折,所以就無法真正確認內心的願望。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有一個叫漁王的人,這個人在捕魚上技能太強了,它在方圓幾千裡內,被稱為是一個漁王,甚至是漁神。他自己有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從小跟從他出海,但是這三個孩子捕魚的技能在一般人之下,更不用說比上他的父親。所以他父親特別沮喪,說為什麼三個孩子為什麼一個都不如我呢?後來有一位哲人去點撥他。他問這個漁王:他說你這三個孩子開始從事捕魚是什麼時候?他父親說特別早,他們從小就在船上長大的,他們沒有離開過漁船。然後又問他,說你這個孩子學習技藝都是跟你學的嗎?漁王說從小我手把手地教他們,一丁點閃失都沒有,我總是把我最高的決竅毫不保留地教給每一個兒子。然後這個人問了第三個問題,說那他們捕魚的實踐都在哪裡?漁王說當然在我的船上,因為有我給他們把關,他們不可能有閃失,我總告訴他們哪種徵兆會有大魚,怎麼樣起網會有最好的收穫。問完這三個問題,這位哲人就告訴他,你三個孩子的悲哀就在於他們的一切都被你安排好了,他們一生得到了你的經驗,但他們一生缺少的是捕魚的教訓,而且說由於他們沒有離開過你出去實習,他們並不知道由他們的坎坷和教訓所總結出來的經驗是什麼,他們手裡拿到的是你一生由教訓總結出來的經驗,但對他們來講,就是一些平庸的教條。其實這個故事,也適用於每個人的心。我們得到的那些間接經驗,真的都是寶貴的嗎?在今天我們老有一句話,說人生要少走彎路,其實某種意義上講,人生沒有彎路可言,如果你不走過那一段,怎麼能抵達到現在,如果不站在現在,你怎麼回過頭去,說那是彎路呢?其實每一條路都是你必須要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的(于丹心語),而在這個過程中,讓我們發現自己,並且得到了確認。
莊子始終保持著對自我清醒的審視,從物理意義上人生的狀態到精神意義上人生的境界,他始終保有清醒的關照,也就是說一個人要在自己的形骸之外,保持一雙靈魂的眼睛,這件事情沒有別人可以做,儘管永遠有人在提醒你的得與失,你的對與錯,但是我們往往在他人過多的言論中,盲從於人而迷失自己的心。如果保持有這樣一雙靈魂的眼睛,始終審視自己,那麼才可以做到寵辱不驚,把握住內心真正的願望。
在莊子的《養生主》裡面,有一個大家很熟悉的故事,叫做庖丁解牛。我們權且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庖丁手中的那頭牛,我們今天真正解得開嗎?庖丁是怎麼解牛的呢?這樣一個優秀的庖丁,他在君王面前的表演。在表演的時候,他的手臂抵著,膝蓋倚著,人整個動作象舞蹈一樣解剖一頭牛。整個這個過程中,覺得他下刀姿勢,他的節奏,合乎古代的很多樂章,既合桑林之舞,又合經首之樂,這簡直就是一場表演,就是一個行為藝術,而且他拿著的那個刀呢,是能夠叮噹響著,完全合著樂章的節拍,表現得非常從容漂亮,那頭牛稀里嘩啦解開了以後,如一攤泥委地,骨骼清晰,牛肉全都剝下去了。那麼看的人必然大驚,說你為什麼可以做到這樣呢?庖丁的解釋,他說,臣之所好者,在乎道也,而進乎技矣《莊子〃養生主》。他說人如果有一個更高明的眼睛,我們能夠從道上去推導,而不僅僅依憑技巧的話,三年之後我就不見全牛了,在我的眼中,就是它的骨骼了,是透過厚厚的牛皮和牛毛,我能夠看到骨骼肌理的走向,這個時候我就可以用刀子準確地進入它骨骼的縫隙,而不再去硬碰,這樣的話我就獲得了一種效率,我就可以讓它在我遊刃有餘的過程中,如泥委地。所以這個庖丁說,庖丁跟庖丁是不一樣的,大家都是屠夫,但是你看:良庖歲更其刀,割也;族庖月更其刀,折也《莊子〃養生主》。一個優秀的屠夫,他一整年才換一把刀子,因為他是在那兒割肉,他是在骨骼之間,頂多是斬斷筋,他所遇到的都是柔軟的東西,而族庖月更其刀,是折也。他說技術不高的屠夫,一個月就得換一把新刀,為什麼,因為他在那兒砍骨頭呢,如果老砍骨頭,這刀自然就會壞了。這個庖丁非常驕傲地說,而我這把刀用了19年,還像新的一樣。是為什麼呢?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