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頁)
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過,而且遠非個別。我常常面對街頭那些痞氣十足的少年嘆息——不是嘆息這些可憐的孩子,而是嘆息他們的父母。我長期與後進學生打交道的經歷告訴我,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連做人的一些基本素養都成問題,卻成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要徹底轉變這些孩子,必須同時轉變他們的父母,然而要轉變已經是成人的父母幾乎是不可能的。於是,教育的遺憾乃至悲劇便產生了。而更大的遺憾和潛在的悲劇還在於,這些不良少年再過十多年又是為人父母!
還有一點讓我經常嘆息,在今天的中國,談到家庭教育,人們往往首先想到怎麼給父母提供一些教子“良方”,而且希望這些“良方”大多都是關於如何培養“天才兒童”的,而忽視了“怎樣教會孩子生存能力(包括做人的道理)”這樣一個根本問題。而這個根本問題,在不少父母那裡也沒有解決。人們往往看重的僅僅是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而忽視了父母自身的素質。惡性迴圈由此開始。
為了避免這種惡性迴圈,現在的父母們應該“補課”,應該繼續學習。我不能說這本書能夠解決所有父母面臨的所有教育問題,我也不能說本書中的每一條建議都是靈丹妙藥,但是,我相信本書對千千萬萬孩子的父母是有借鑑作用的。在學習的過程中,父母們能夠漸漸成為成功的父母;而唯有父母成功了,孩子才能成功。只有讓孩子接受了科學的家庭教育,孩子所受的教育才是全面而完美的。
請記住:只有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功課1 設立目標——善立目標才有動力
無論是在孩子的學習方面,還是潛力挖掘、興趣拓展方面,甚至簡單到做一件小事,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會有什麼樣的選擇;有什麼樣的選擇,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你應該告訴孩子目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自己確定和實現這個目標,哪怕它是異想天開,誰知道它是否完全沒有可能實現呢。
親子放大鏡
樂樂今年上小學五年級,學習成績一直處於班級第十至第十五名的位置,彷彿再也提高不了了,自己不禁有些煩惱。透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樂樂的爸爸發現,問題不是出在兒子的智力方面,樂樂還是很聰明的,有好多小發明呢,真正的原因是:樂樂是個不善於設立目標的孩子。這樣下去,可不是一件好事。
一個週末,市裡舉辦國際馬拉松運動會,有好多馬拉松明星來參賽。樂樂的爸爸也帶著樂樂去看了這場馬拉松比賽。回來後,樂樂的爸爸問樂樂:“咱們倆也組織一場馬拉松比賽,看看誰能跑過誰?”樂樂沒作聲,於是爸爸用激將法說:“你上次不還吹牛說自己是班裡的長跑冠軍嗎?”樂樂說:“什麼叫吹牛,本來那就是!”爸爸說:“那麼請問長跑冠軍,敢跟老爸比試一下嗎?”樂樂哼了一聲說:“比就比,有什麼了不起的!”
於是,父子間的一場馬拉松比賽開始了,兩人換了運動裝,然後跑向了附近的森林公園。結果沒跑一會兒,樂樂就累得撐不下去了,聲稱要退出比賽,爸爸趕忙鼓勵他,讓他堅持下去。可堅持了沒多久,樂樂還是選擇了“退出”。爸爸走到樂樂身邊,與他一起在路邊的椅子上坐下,然後說:“怎麼樣?馬拉松不是那麼容易吧?但你知道你為什麼沒有堅持下來嗎?讓我來給你講個故事吧。”
從前,在一個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矮個子選手出人意料地奪得了世界冠軍。賽後,記者紛紛問他:“您是憑藉什麼優勢奪得如此驚人的成績的呢?”這位新晉世界冠軍說了這麼一句話:“我是憑智慧戰勝對手。”當時,許多人都認為這個偶然跑到前面的矮個子冠軍是在故弄玄虛。因為在大家看來,馬拉松賽是體力和耐力的運動,說用智慧取勝確實有點勉強。可是,在兩年後的又一次國際馬拉松比賽上,這個小夥子又奪得了冠軍。他對記者還是那句話:用智慧戰勝對手。他說:“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記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
講完了故事,爸爸對樂樂說:“你沒能跑下來最大的問題不是出在體力上,而是由於缺乏目標。其實,學習又何嘗不是一場馬拉松比賽呢?你要有攻克自己學業的大目標,然後再製訂每一個學期、每一個月、每一週,甚至每一節課的小目標,你就能跑到別人的前面。如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