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務、保護媽媽等。
透過這兩個教育案例的對比,家長們應該能體會到,母親在激發兒子男性特徵方面的巨大作用了吧!就拿案例一中的陽陽媽媽對陽陽的教育來說,媽媽整天以“保護者”自居,那陽陽自然會以“被保護者”的身份自居。如果男孩一直都把自己定位成一個“被保護者”的角色,那他身上的男性特徵潛能就會發揮不出來,久而久之,這種潛能就會枯萎。到那時,就像陽陽媽媽一樣,即使她已經意識到自己教育方式的錯誤,男孩的男性特徵也不容易再顯現了,因為他已經習慣了那種“被保護者”的角色。
那做母親的應該如何做,才更有利於兒子男性特徵的顯現呢?
關於這一點,上述案例中的鼕鼕媽媽就做得十分科學,她知道如何給兒子和自己正確定位。其實,任何一個孩子與母親的關係都是這樣的:母親凡事包辦,表現得過於強大,那孩子就會以“弱者”自居,其能力就會得不到鍛鍊;母親表現得“能力有限”,孩子就會以“強者”自居,從而出現體諒母親、保護母親的意識。就像上述事例中的鼕鼕,正是因為媽媽一直在扮演“弱者”,鼕鼕保護媽媽的責任意識才會如此“強大”。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這樣說,養育這些潛力無限的男孩,母親就應該把自己女性柔弱的一面、渴望被保護的一面表現出來,這樣才能更大限度地把男孩的男性特徵激發出來。
但值得母親們注意的是,激發男孩的男性特徵與戴著性別的眼鏡教育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激發男孩的男性特徵,就是想辦法使男孩把身上的勇敢、堅強、責任感等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但這並不代表,因為他是個孩子,家長就必須要求他勇敢;因為他是個男孩,家長就不允許他哭泣…… 。 想看書來
母親教育,決定男孩的一生(9)
舉個例子來說就是,母親可以假裝“軟弱”來激發男孩的責任感,但並不能因為他是個男孩,母親就要求他有責任感,就要求他有保護自己及家人的意識。
那具體來講,母親應該如何激發男孩的男性特徵呢?
方法一:男孩“膽小如鼠”→母親要激發他們的“勇敢”潛能
“別碰那個花瓶,你會把它打碎的!”
“天呀,你把我的表拆了,你知道它值多少錢嗎?”
“別碰那個插線板,你會被電死的!”
……
作為與男孩接觸機會最多的人,母親們常常被男孩的好動、冒險以及破壞行為所困擾:她們既為男孩的安全情況擔憂,又為男孩的那些破壞行為感到無奈。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母親們常常會用這樣的方法來對待男孩:不是嘮叨,就是衝他們大喊大叫。
與男性相比,女性在語言表達方面具有十足的優勢。但在母親教育兒子這方面而言,母親們的語言優勢不但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相反,它卻起著消極的作用。因為很多母親常常會傷心地說:“我說得嘴巴都幹了,我喊得嗓子都啞了,他仍然我行我素!”
大多數的母親都持有這樣的觀點:我說得越多,兒子越聽我的話;我的聲音越大,兒子才會與我合作。然而,心理學家卻表示,對於男孩來講,母親無休止的嘮叨會令他們心煩意亂,更不利於他們合作行為的產生;而母親的大聲責罵、恐嚇等行為,還會促使男孩的男性特徵消失。
一位幼兒園的老師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
我們班有一個叫樂樂的小男孩,他膽子特別小,連小女孩都敢欺負他。而且每次捱了欺負,或遇到了什麼令他害怕的事情,他都會拽著我的衣服不放,一直躲在我的後面。
後來,我覺得樂樂的狀態不對,就帶他去看幼兒園的心理醫生。聽完我的講述,又經過與樂樂的接觸,醫生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這個孩子小時候一定受過驚嚇。
我把這個結論告訴了樂樂媽媽,樂樂媽媽傷心地說出了心裡話。原來,在樂樂3歲左右時,他非常頑皮,不是想爬到傢俱上去,就是玩水、玩火……他的媽媽對他沒有辦法,就經常這樣恐嚇他:如果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送給打針的大夫;如果你再亂動東西,我就把你的手砍下來……後來,樂樂真的變得聽話了,但與此同時,他的膽子也在一點點地變小,直到變成現在這樣“膽小如鼠”。
聽完這位老師的講述,我們不得不指責樂樂母親的教育方式。其實,樂樂之所以會變得如此膽小,是因為母親的教育方式使他的心理受到了傷害。在這種狀況下,孩子常常會自己幻想出一些恐怖的事物來嚇唬自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