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2/4頁)
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妄染,猶如虛空之空,稱為“空真如”;真如的自體具有自它等的功德,猶如虛空含有一切永珍,稱為“不空真
如”。
可見真如(佛性)的本體從離一切妄染的角度上看,是空的,而這種本體則表現為因緣和合的現象。《佛光大
辭典》:“【真如】……華嚴宗依據性起(緣起)說而主張‘本體即現象’,即真如本為萬法,萬法本為真如之
意。”同時真如分為一乘真如與三乘真如;前者復分為別教真如、同教真如,後者復分為頓教真如、漸教真如,此
均由對真如理解之不同所致,從真如(佛性)的本體具有自它等的功德角度上來看,則是不空的。
所以,正因為萬法皆空,所以我們不能執著;真德不空,所以我們要隨緣利他,去習氣。這樣才是中道行事。
2007年7月16日釋出於新浪部落格 。。
97、“正認主人公”的意義
97、“正認主人公”的意義
一位朋友問:斑竹啊,如果不學習以前的綜合文化內容,這些問題好難懂啊,但好像又懂,說不出來的那種感
覺,主要還是不明自性之理的原因所致,是這樣嗎,斑竹?《佛學常見辭彙》“【自性】諸法各自有其不改變不生
滅的自性,故一切現象的本體或一切心相的性體,叫做自性。”《佛光大辭典》:“【法性】指諸法之真實體性。
亦即宇宙一切現象所具有之真實不變之本性。”由此可見,萬法(事物)的自性就是法性。同時,法性就是佛性。
《佛學常見辭彙》:“【法性】諸法的本性。這種諸法的本性,在有情方面,叫做佛性,在無情方面,即叫做法
性。法性也就是實相、真如、法界、涅槃的別名。”在佛家看來,找到了佛性,就是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是“正認
主人公”。那麼我們清楚了佛性的道理有什麼意義呢?
1、《涅槃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異。”這說明了眾生平等,在成佛(覺悟)上都具有可能
性。
2、“空真如”和“不空真如”的理論(參見博文《“空真如”和“不空真如”》告訴了我們為什麼和如何修養
(修持、修行)自己,以及涵養道德的重要性。
3、“空真如”的道理,也告訴了我們為什麼和如何進行懺悔、為什麼和如何把握駕馭自己的念頭。
4、“自性之理”告訴了我們這是佛學的線索和法印。《妙玄·八之上》:“釋論雲:諸小乘經,若有無常、無
我、涅槃三印印之,即是佛說,修之得道。無三法印,即是魔說。大乘經,但有一法印,謂諸法實相。”其中的
“自性之理”就是諸法實相,在現象上表現為因緣和合的空,即“無常、無我、涅槃三印”。佛學就是以這些法印
內容貫穿的。所以要想學習佛學,首先應該瞭解什麼是“自性之理”。
5、之所以說要端正學習態度,專一學習而不要博取眾亂,就是因為佛學是以“自性之理”為線索的。
6、我們最終的成就應該是人格的完善和心態的自由解脫。
7、因為樹立了無上誓願,所以生起了無畏心和強大的不斷突破自我的氣魄。
8、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我們才敢於不斷克服困難,勇往直前,永不退縮。駕馭好自己,為國家、社會和他
人的利益而做出應盡的貢獻。不怕失望,只要心中有誓願,我們就堅持。
9、行善積德,不斷樹立良好社會形象。
10、敢於正認主人公,從小事上就突破自我,做好身邊力所能力的事情。
11、更多地樹立起自身的責任意識,而不是過多地指責別人。
12、平易近人,不驕傲自滿,與群眾打成一片。
13、樹立高度的責任意識,使自己工作、生活和學習細心,不要讓毛病和惡習氣鑽空子。
14、透過對“自性之理”的感悟,炸掉身上的習氣,不要永不“悔改”,而是叫它永遠消失。
15、給人以熱情洋溢的感覺,而不是像冬天一樣冷漠。
16、長期堅持投入到火熱的工作生活學習中。
17、心態年輕而不蒼老。
18、遇事沉穩,不要冒失急躁。
19、聽進善言,不斷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