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4頁)
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文化勝過學習做人的道理。要清楚,做學問要先學做人,因為文化是為做人服務的。
3、鼓勵孩子多與外界交往,多提供孩子與外界接觸和參與集體活動與生活的機會。在與人交往中學習團結、寬容和忍讓。教授他們學會“換位思考”,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狹隘、自私的思想。
總之,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單純地育身,還要有育心,即學做人的內容在其中,不可偏廢育心的方面。
2007年6月6日於北京
2007年6月23日釋出於新浪部落格 。。
15、面對逆反、自我的一代(二)
15、面對逆反、自我的一代(二)
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第二個和第三個問題。
問:二,逆反的、很自我的孩子,是什麼原因呢?我覺得他們不是嬌生慣養的,恰恰相反,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心理、精神上倍受家長、老師的摧殘,導致善良的童心受到很大的傷害,他們的“自我”“逆反”恰恰是對這種折磨的本能的應激反應,習慣了就形成了惡習,而這種狀況,可能表現上是父母非常“愛”孩子,可這種愛是強迫的,忽略孩子獨立意識的,讓孩子學到不是愛,而是強迫別人,霸道。這種狀況是中國人的通病,佔絕大多數。
問:三,只有讓孩子懂得獨立、自立,才能知道怎麼去尊重別人,而父母只有作出尊重孩子的表率,才能讓孩子學會關愛別人,而這在封建家長習慣、專制社會的制度,很難做到,那麼,中國人的這種“狹隘胸襟”恐怕就很難得到徹底改變。
以上兩個問題,涉及一個“養育知見”的問題。什麼是養育知見呢?我的電腦存有一篇我即將發表的文章,是幫助解決孩子們離家出走的“叛逆和自我”心理與行為的。裡面提到了“養育知見”的問題。下面我把這篇文章貢獻給大家,供大家參考。
關於青少年離家出走
資訊諮詢:有的青少年稍微聽不慣父母的話就拿離家出走相威脅,導致父母都不敢輕易和他說話了;而有的青少年則是因為害怕父母的責罵而真的離家出走了,我們應該如何幫助解決關於青少年離家出走的問題?
答覆如下: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對症治療。首先我們不能溺愛孩子。
網路上有一位署名“丹尼哥哥”的美國人,他提到了父母是如何對待他離家出走的,很值得我們參考。“丹尼哥哥”7歲時,有一天,在學校和人打了一架,因為有個同學取笑他的褲子。回家後父親狠狠地訓了他一頓,不許他吃晚飯,要他好好反省。他覺得這太不公平了,便宣佈要離家出走。結果出乎意料的是,父母都同意了。父親拿來一個手提箱,說得讓他帶上足夠的衣服。又拿著一個紙袋,說“媽媽給你裝了些快餐在這個袋子裡。”他決定不讓步,提上快餐袋和箱子,徑自朝門走去。當他離開的時候,媽媽喊道:“要記得寫信回來啊,如果下次經過這裡的話就進來坐坐哦。”他走了三四個街區,感到孤獨無助,心裡斷定“家人現在肯定意識到他們做錯了,正在內疚不已”,便偷偷跑回家去檢視。但是家裡沒人談論他,甚至還有陣陣笑聲。父親要帶他的弟弟妹妹去外面吃冰激凌,便去開車。父親發現了他,什麼也沒說,只是用手搭在他的肩膀上,帶著他一起向車子走去。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離家出走過。而且更加愛自己的家人。在父親老年得了偏癱的時候,也沒有嫌棄父親,而是更加孝敬他。
其次要教育他們孝敬父母,理解父母的苦衷,不要任性、耍鬧和逆反。父母是孩子的福田。《優婆塞戒經》中提到“報恩福田”,就是指“父母有養育之恩,師長有教誨之恩,若能供養恭敬,非惟報答其恩,抑且自然獲福,是名報恩福田”。要有禮貌,符合人世間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即尊敬長輩、家長而不要頂撞他們,如果覺得自己一時想不通,先在注意禮貌的前提下,慢慢解決。
再有,一定要鍛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能溺愛。有的青少年離家出走就是因為心理承受能力差造成的。
積極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使他們對事物有一個正確的衡量標準。面對外面世界越來越多的誘惑,也要注意,不能總想擺脫父母與老師的管教,幻想到外面去闖蕩世界。要叫他們意識到嚴格要求是為他們著想的。另外世界很大,他們遇到的不一定都是好心人,而且他們也沒有什麼能力解決自己的生計問題。
另外,一定要注意健全自己的心理,比如平時過分內向、孤僻、不合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