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2/4頁)
竹水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13年11月4日,袁世凱剛剛被選為中華民國正式大總統,即下令解散國民黨,撤銷國民黨籍的議員資格。11月10日停止國會活動。11月26日,袁組織政治會議取代國會職能。1914年1月10日,袁下令停止國會殘留議員職務。
中華民國進入無國會時代。
此時袁世凱的個人軍事獨裁宣告完成,他對共和制的銷解亦徹底實現。但袁世凱錯了,當他把國民黨逼入“非法”或“地下”,屠刀高舉,殺人如麻的時候,一個對立的有可能進行議會較量的政黨消失了,一個從事流血鬥爭的軍事實體卻在中國南方暗暗組結。因而,是中華民國的大總統開始自毀神器,自釀###。
1913年9月27日,因“二次革命”失敗流亡日本的孫中山開始籌建###——中華革命黨。一貫宣傳“民主”的孫中山開始向袁世凱學習。他要做“黨魁”,他要入黨者簽名畫押,宣誓“完全服從黨魁之命令”。
黨有“黨魁”,是現代政黨向封建幫會的倒退,又是民主政黨向法西斯政黨的蛻變。
孫中山想象不到,他為了加強黨的凝聚力的努力,反而招致眾多骨幹國民黨員如黃興、蔡元培、李烈鈞、程潛等離他而去。在他死後,國民黨的第二代領袖蔣介石走向專制與獨裁,其實是雙雙繼承了後期袁世凱與後期孫中山的衣缽。
有權者,傾向專制。無權者,傾向造反。中華民國,被這兩種人撕裂著。
1916年1月1日,袁世凱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自己黃袍加身,做起了洪憲皇帝。考其初衷,除愚頑的帝王眷戀之外,也還有一絲加強中央權力,鞏固國祚的打算。哪兒料得本欲自神,反而自醜,本欲固本,反而強末,袁世凱加強中央集權的籌劃,頃刻間變成了四面楚歌的絕唱。十萬政府軍沒有擋住“護國軍”的###,七省“獨立”,南方建立了“軍務院”,實際是有了第二政府。眾叛親離,百計無施,袁皇帝真的成了孤家寡人。1916年3月23日,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6月6日,袁氏憂病而卒。
反袁的勝利,被史家譽為“第三次革命”,其實不確,因為這次鬥爭並不是由革命黨人領導的;就其結局而言,也沒有引動任何“革命性”的轉機。
若從總體形勢上評估,“護國”運動仍然免不了有借“國家”籌碼,博取“黨派”清譽的嫌疑,而一個更大的秘密在於,不論是袁世凱們恢復帝制與蔡鍔們###帝制,都是日本人導演的“以華制華”的“木偶戲”。大鬧一番之後,中國人心更散了,黨爭更甚了,軍閥更橫了,國力更弱了。倘若不信,請看事實:
前文已述,在辛亥革命爆發時,日本政府的對華政策是既支援清政府,又支援革命軍,以求促成中國南北分治。民國建立,袁世凱當政,日本政府既支援袁世凱政府,又支援孫、黃革命黨人,目的還是分而治之。當發現袁世凱有復辟傾向時,日本人則竭力鼓動之。如黑龍會在給日本政府的謀劃中就公然申明:“確實執行中日同盟的政策及改變中華民國為君主立憲的政策,實際乃是改造中國所應採取的根本原則。”。 最好的txt下載網
二、民國綜合症:黨爭、內戰與割據(5)
袁世凱果然上鉤。中國朝野人心浮動。日本政府突然變卦,由“挺袁”改而“反袁”:
確立帝國在中國的優勢地位,並使中國人自覺承認這一地位,以建立日中親善的基礎。為此,必須反袁。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必須使中國自己形成反袁的形勢,然後帝國可乘機行事。在(日本)有志者幫助反袁的中國人,給予金錢和物資的援助時,政府雖不公開鼓勵,但可採取默許的態度。5。 由外務省統一掌握對中國的方針政策。
為促成上一方針,日本內閣透過久原房之助送給岑春煊100萬元,送給孫中山50萬元,又分別給孫中山、黃興、陳其美各10萬元。
謎底揭開後,中國人面對袁世凱下臺還笑得起來嗎?
屢屢設計瓜分中國的黑龍會首領內田良平,是孫中山十分要好的朋友。朋友害你,你躲得了嗎?
袁世凱們、蔡鍔們及孫中山們,都做了一次木偶人。
還有一個“護國後遺症”,又糟害中國十多年。“護國後遺症”與“辛亥革命後遺症”有類似處。即一種“超級權威”消失後的無權威狀態,或“超級壓力”釋放後的無政府狀態。換一表述,又可以說是“打倒閻王,小鬼當家”。
袁世凱倒於蔡鍔、唐繼堯等“護國運動”人物之手,但護國成功後,護國者並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