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陶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個和中國航空關聯很深、一個在中國有著特殊地位、一個曾在美國講演後掀起旋風、一個至今都在中國及世界都有著影響的一個雍容高貴的美麗女人——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宋美齡夫人。
在中國,恐怕再難找到這樣一對相互合作、搭配得天衣無縫的伉儷。“淞滬抗戰”時期,為鼓舞士氣,她不顧車禍造成的骨折,打著夾板親臨前線笑容滿面地慰問前線官兵。在中國抗戰進入最艱苦時期,急需外援之時,又是她親赴美國,用她淵博的知識、富有魅力的儀態、激昂的演講感染了美國民眾,霎時,形成一個蔣夫人熱,連美國總統羅斯福都稱讚她是個“極富有魅力的女人”。整個抗戰時期,由於不斷地和盟軍打交道,她又理所當然地充當了委員長的“翻譯”,嫻熟帶有美國南部口音的英語讓初次見到她的陳納德當天晚上即在日記中寫道:“她,永遠是我的女王!”
在中國生活過的邦德很聰明。
把給財政部部長的信箋抄一份送給蔣夫人,無論是從個人關係還是從中美雙方來講,都站得住腳,也都恰到好處。
果然。
林偉成回到了軍隊,黃寶賢被蔣夫人親選為新的經理。
雙方都稍稍“退讓”了那麼一點點。血氣方剛的林偉成走了,美國飛行員回來了,“中航”的飛機又咆哮著衝入藍天。
邦德押中了,委員長也贏了。不僅如此,泛美還把即將於1940年到期的合同又延長了5年。
後來事實證明,是誰,有如此先見之明!
抵抗到底的國民政府(1)
夾縫之中的委員長
日本侵略中國之初,蔣介石採取的基本戰略就是一個字——“拖”。
“拖”,在漢字裡面還可以用“持久”解釋。地盤大、人口多,沒有像樣的工業體系,一個幾乎都處於石器時代耕作的農業大國,和手持現代化武器強悍對手作戰,“拖”,是唯一的選擇。
所有這一時期的作戰方針也無一不是圍繞此制定:
抗戰最後的地區與基本戰線,將在粵漢、平漢兩鐵路以西……中國持久抗戰,其最後決勝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實寄於全國之鄉村與廣大強固之民心……(注一)
委員長如是說。
實力不夠,這是劣勢,但人多,幅員遼闊,這是優勢。把中國“讓”出了一半之多,戰爭也只是才剛剛開始,化劣勢為優勢,變被動為主動,這是任何一個戰略家基本之備。
拖他個精疲力竭、拖他個人仰馬翻。
“拖”死他!
資源不多,兵力不足,在和對手交火時,務求速戰速決。否則,將陷入重重險境,祖輩住在小島上的小鬼子清楚得很。
地面火速推進,空中截殺,就是圍繞斬斷通道,逼你投降!
鬼子也不含糊。
一個來中國“考察農業”的美國老頭
扯皮一樣的“照會”中,美國繼續奉行它的“中立”。
暗中支援!
空中的力量已經被徹底摧垮了,採訪過的所有當年在“中國空軍”中服過役的老人都有過“跑飛機”、“跑警報”的經歷。老人們說,那時,空中力量幾乎被全部打垮,“制空權”是小日本的,人家說來就來,說走就走。連教學和訓練都在你的頭頂上進行,乾等著挨炸,一點辦法都沒有。
後來給美軍做翻譯的王漠老人當時在成都讀書,老人說,正上課呢,明明滿操場都是連蹦帶跳的孩子,鬼子飛機來了就扔炸彈。炸彈響過,硝煙中,一片悲慘哀號。
知道政府在重慶,就炸你委員長。多少次,蔣介石正在講話,警報聲四起,讓委員長也狼狽不堪地鑽地洞、跑警報。
的確是有點不行了。
沒有制空權,等於*著趴在地上等著捱打,自己培訓既沒有時間又沒有場地又沒有足夠的航材(飛機、汽油),說實在的,也沒有那個能力,怎麼辦?
唯一的辦法——招募。
到美國買飛機、招飛行員。
說到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空軍就言必稱“飛虎隊”的建立者陳納德出場了。
“淞滬大戰”時,持有到中國“考察農業”護照的陳納德親眼目睹了由一群血氣方剛的小夥子們擔當飛行員的中國空軍駕駛老式戰機,在沒有保護、缺乏各種支援的情況下,與日軍英勇作戰、浴血藍天、捨身成仁的慘烈情景,他被深深打動了。當與委員長夫人會面時,宋美齡哽咽著對他說,日本正在屠殺我們的人民、正在屠